Monday, October 04, 2010

十二五系列(一) 區域發展與產業升級並重

最近在看十二五的介紹,不同的媒體對這個題目都有不同的解讀.我將會在這裡嘗試轉載一些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文章.第一篇是講中國的經濟圈.所有的大政策,在不同區域的落實會有所不同,而對不同行業而言,政策的拉動力也會有所不同.似乎,十二五的重點區域得益者會是西南經濟圈.由於外資在稅務和政策上有非常誘人的優惠(15%),應該吸引到大量的資金的投入.怪不得富士康等台資大廠大舉投入這區域~ 

其次,中央對海峽經濟區(=福建省)的政策傾斜也會不斷的加強,最得益者非廈門莫屬!最近各大晉江系的體育用品公司紛紛將總部搬去廈門可見一般.

大陸十二五 拼出新經濟地圖
經濟日報 2010.10.04

大陸「十二五規畫」將從明年開始,重點從以往「國強民富」轉為「民富國強」(註:增加國民收入,促進內需),希望從制度上確保民眾得以分享大陸改革開放的經濟果實。


中國大陸已形成八大經濟圈,從京津冀、山東半島為核心的泛渤海經濟圈,到以長三角城市群為核心的大長三角經濟圈,再南下以至海峽西岸城市群和台北為核心的海峽經濟圈,整個大陸從南到北基本形成八個經濟聚集地區,在明年開始的「十二五」規畫中,形成中國大陸全新的經濟地圖。

在「十一五」計畫第四年的2009年,大陸國務院先後公布11個國家戰略層級的區域發展規畫,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等,令人目不暇給。

區域優勢帶動 13億人過好日子

大陸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說:「這些區域性政策的制定,絕不是雜亂無章的,不是說地方的領導一跑,就能夠上升到國家戰略。」范恒山說,作為大陸國家戰略的區域規劃,並非是簡單的地方爭取結果,而是始終按照三個方向推進:加快重點地區發展、落實重大發展戰略、圍繞地區區域開拓空間。

在新經濟地圖形成時,各區域內部的整合、提升、演變,區域發展從來都是一部大戲,小圈圈帶動大圈圈發展的大戲,且已形成東、中、西部並行的新區域經濟版圖,在明年開始的十二五規畫中形成全新的經濟地圖。


中原大學企管研究所教授兼全球台商研究中心主任呂鴻德,長期為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每年執行「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長年走遍大江南北,對於近幾年大陸的區域經濟規畫也有個人的觀察。

他分析,大陸八大經濟圈與十多個區域發展規畫,目的就是要凸出區域優勢(例如內蒙礦產豐富)、發揮地方人力特色(避免每年數以百萬計民工在國內大遷徙),符合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的「和諧社會」概念,讓13億人口都能有好日子過。

不僅如此,原有的區域規畫也被強化和擴大,還有愈來愈多的新版圖被提出。今年7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擴大,範圍從原來的四區擴大到全市,而同一天廈門經濟特區也擴大到全市。

在此之前的6月18日,重慶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是中國大陸內陸第區唯一的國家級新區。

西部的兩江新區,將享受北京當局給予浦東新區和濱海新區的政策,包括對於土地、金融、財稅、投資等領域賦予先行先試權等。

基礎建設開工 拉動經濟主力軍

「這一輪中央政府批複的區域規劃中,並不是著眼於給這些區域多少政策優惠、多少投資項目,而是給予更多的制度創新和實驗的自主權力。」大陸國家發改委官員指出,在區域規劃的背景下,中部六省、成渝地區得到大陸國家資金和政策的高度關注,大量基礎設施建設開工,成為拉動大陸經濟成長的主力軍。

經濟成長速度放緩的東部地區也沒有停下來,如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與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世博會、「大浦東」、迪士尼樂園等計畫,都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現在區域經濟正以全新的概念,帶動中國大陸經濟繼續較快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說:「通過一個小圈圈的促動,進而帶動一個大圈圈,大圈圈與小圈圈之間串連成片,這是刺激經濟的一個創新做法。」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楊開忠表示,隨著城際鐵路和高速鐵路網建設,核心經濟圈進入多元化調整重組過程,全大陸將形成幾個核心經濟圈帶。大陸著名區域經濟學家林淩就說:「在沿海核心經濟圈將得到提升的同時,內地將形成新的極化核心經濟帶。」

更重要的是,這樣一個又一個充滿活力的大小經濟圈,將在「十二五」規畫時期,逐步厚植中國大陸的整體國力,朝著胡錦濤9月初在深圳經濟特區30周年慶典上所宣示,在2020年將中國大陸全面建設為更高水準小康社會的中期目標。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