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31, 2010

迎接2011年.....新年快樂!!

各位,

在這裡祝大家新年快樂.在2011年能夠心想事成,投資得心應手!!



柴娃娃上

Friday, December 17, 2010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讀後感

會計仔寫了幾篇十二五的"讀後報告",很不錯!!我也來乘熱鬧寫幾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讀後感.其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比起十二五更能準確說明未來一年中央(尤其是黨)對經濟的看法和相關政策的傾斜/取消,更值得投資者注意.以下幾點是我認為比較重要的.

第一點:經濟宏觀調控
  • 會議指出明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取向是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表明將利用手段,保證市場上的資金剛剛好,不會太鬆,也不能太緊.而且加息的次數不會多,幅度肯定不會大(因為簡單理解,人們對通脹的預期一般由CPI、加息的次度和幅度組成).估計,中資保險股不見得在短期內可以有突破.
  • 由於需要管理人們對通脹的預期,因此要"把穩定價格總水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期的物價管制就正在反映這一點.和民生有關的食品/用品股,短期內會繼續受壓.
  • 在財政政策方面(固體反映在各省市的收入),要做到"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下決心壓縮一般性支出,厲行節約".我解讀為在賣地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如何保持各省市縣的收了?增加其他收費和稅收是可預計的.同時,估計政府一些吃喝娛樂費的"預算"將大幅受控(用到"厲行節約",是比較認真的).貴又唔飽的餐廳和高價白酒將受影響.
  • 另外,強調"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堅決防止借“十二五”時期開局盲目鋪攤子、上項目"明白的說明一些利用十二五政策才能生存/增長的企業會很麻煩.風電企業就是一個好例子.
第二點:加速農業發展
  • 會議強調"強農惠農的思想認識只能增強不能削弱,強農惠農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小"!用字非常決斷.是近年少見的決斷!等於為從事利農的企業分配一把上方寶劍.想不賺錢...太難了!!政策主要體現在"增加農業生產補貼,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加大糧食主產區投入和利益補償力度",食品加工企業,最好不要買入!!
  • 利農方面,提到"認真搞好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加大對農村水利、電網和危房改造、環境整治投入力度"、"把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多方籌集資金,切實增加投入".將農村的水利工程放在重中之重,中國聯塑(2128)有運行!!另外,如果要將農村的電網建好,花費很大(距離長),時間長(輸配電建設需時),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小型發電機和離網太陽能.因此,我對創益太陽能(2468)是看好的.
第三點:經濟結構調整
  • 會議指出,"要調整優化需求結構,增強消費拉動力,重點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改善居民消費條件、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暗示加薪和改善收入,盛智文的成都蘭桂估計得到不少"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政策的傾斜.
  • "完善政府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評價體系,進一步發揮市場作用,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增強企業和全社會節能減排內生動力"表明考核評價體系的改變,由中央控制/assign到"增強企業和全社會節能減排內生動力",表示政府會出台一些激勵機制例如減稅、減電費或其他費用.因此,有理由相信一些從事節能管理的公司(相當於國內不久之前的熱烈討論的能源合約概念)會得益.這一方面,我看好博耳電力(1685).今天晚上居然從電視廣告中看到Schneider Electic 在宣傳 Eco Structure這種冷門產品,表示潛在需求已經得到充分的verified..有意思!!
  • 另外,在區域發展上,會議"堅持把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位置",對於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只是"加大扶持力度".因此,在資金投入和政策傾斜方面,中西部肯定放在首位(不是新疆)!我覺得重點是重慶和成都.這一地區是傳統工業地區,有一些基礎,肯定會引入更多製造業項目.我看好重機電機(2722)在工業配套和服務方面的商機.
第四點:公共服務
  • 會議提出,要"把促進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可見,勞工密集的製造業必不可少.問題是放在那裡?以現時從珠三角回流民工的分佈,應該是是在中西部附近,又是重慶和成都...另外,東北地區的老工業基地也是熱門的地方!
  • 在社會保障體系方面,重點在"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範圍,建立健全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低保標準正常調整機制".養老保險佔有率高的保險公司有福了...中國太保(2601)?
  • 醫藥衛生體制方面,重點是要"抓好健全基本藥物制度和加快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保障群眾用藥安全有效、價格合理、方便可及,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為群眾提供滿意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在這裡為公共醫療衛生(包括藥物)定性為"公益性質",也就是只能有微利!相信只有銷售量大的藥物才能產生相當的利潤...國藥(1099)因為流通量大,可能得以保持增長.不過,毛利率的壓力肯定被吃掉不少,因此可不可以繼續享受高PE(因流通渠道的壟斷)..我是懷疑的~

Monday, December 13, 2010

2010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文不長,比起十二五規劃輕鬆得多,也比較實在.我還是建議讀原文,自己吸收消化.然後,參考其他"有實力"的專家的解讀,進一步掌握內容.中國政府的用字非常微妙,非自己研讀,不能發現其中的奧妙!


來源: 文匯報 2010-12-13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出席會議。

胡錦濤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總結今年及“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全面分析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明確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重要原則、主要任務。溫家寶在講話中全面總結今年經濟工作,闡述明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宏觀經濟政策,對明年經濟工作作出具體部署。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來自國內外和自然界的嚴峻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經濟工作主動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有效鞏固和擴大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經濟較快增長,農業基礎得到加強,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改善民生成效顯著,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

會議指出,“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5年,也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5年。我們辦成了一系列大事,辦好了一系列喜事,辦妥了一系列難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歷史性進展,為未來一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奠定了良好基礎。

會議強調,5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通過實踐,我們進一步提高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能力,增強了駕馭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解決複雜問題能力,加深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加深了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政治優勢的認識。主要是:注重把抓住發展機遇和創新發展理念、發展模式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注重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努力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注重處理好經濟發展和收入分配的關係,努力促進經濟良性迴圈和社會和諧穩定;注重把維護中央權威和發揮地方積極性統一起來,努力增強政策執行力和發展活力;注重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努力實現互利共贏。

會議認為,明年世界經濟有望繼續恢復增長,但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們要認真分析和準確把握世界經濟發展中長期趨勢,努力提高應對複雜局面能力。要準確把握世界經濟結構進入調整期的特點,努力培育我國發展新優勢;準確把握世界經濟治理機制進入變革期的特點,努力增強我國參與能力;準確把握創新和產業轉型處於孕育期的特點,努力搶佔未來發展戰略制高點準確把握新興市場國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點,努力發展壯大自己。

會議指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有許多有利條件,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宏觀經濟平穩運行面臨複雜形勢,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基礎不牢固,經濟結構調整壓力加大,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穩定任務艱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交織,結構性問題和體制性問題並存,國內問題和國際問題互聯,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責任意識,採取有力措施,積極妥善加以解決。

會議強調,明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也是“十二五”時期開局之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大力加強自主創新,切實抓好節能減排,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會議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明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積極穩健、審慎靈活,重點是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把穩定價格總水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性和內生動力。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發揮財政政策在穩定增長、改善結構、調節分配、促進和諧等方面的作用;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下決心壓縮一般性支出,厲行節約;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堅決防止借“十二五”時期開局盲目鋪攤子、上項目。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按照總體穩健、調節有度、結構優化的要求,把好流動性這個總閘門,把信貸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和中小企業,更好服務於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二、推進發展現代農業,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強農惠農的思想認識只能增強不能削弱,強農惠農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小要千方百計確保主要農產品供給安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增加農業生產補貼,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加大糧食主產區投入和利益補償力度,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認真搞好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加強農產品品質安全管理,確保群眾吃上放心食品。要著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水利、電網和危房改造、環境整治投入力度,繼續推進農村公路、沼氣建設;把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多方籌集資金,切實增加投入;嚴守耕地保護紅線,著力提高耕地品質,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堅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

三、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經濟發展協調性和競爭力。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調整優化需求結構,增強消費拉動力,重點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改善居民消費條件、培育新的消費熱點;以優化投資結構為重點,提高投資品質和效益;做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一攬子計劃與“十二五”前期投資項目啣接工作;嚴控投資產能過剩行業,防止新的低水準重復建設。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快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培育一批適應市場需要、擁有核心技術、重視創新、機制靈活的優勢企業和產業,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壯大服務業規模,全面提高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水準;切實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推進產學研緊密結合,紮實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強化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完善政府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評價體系,進一步發揮市場作用,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增強企業和全社會節能減排內生動力;加強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加快低碳技術研發應用;加強重點流域、區域、行業污染治理,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落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積極開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際合作。要統籌國土空間開發利用,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堅持把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位置,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扶持力度;加快制定法律法規、配套政策、考核體系,確保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落到實處。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合理確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功能定位、產業佈局、開發邊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一體化、網絡化發展的城鎮化新格局。

四、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創新社會管理機制。“十二五”開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紮實實辦幾件實事。要加強教育重點領域建設,重視發展學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職業教育,擴大涉農中等職業教育免費範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品質。要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要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把促進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完善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保障勞動者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要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在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提高統籌層次、完善轉移接續辦法等方面取得新進展,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範圍,建立健全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低保標準正常調整機制。要紮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突出抓好健全基本藥物制度和加快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保障群眾用藥安全有效、價格合理、方便可及,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為群眾提供滿意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要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強化政府責任,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快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緩解群眾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難,逐步形成符合國情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和商品房體系。要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健全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健全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著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做好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加強安全生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五、加大改革攻堅力度,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要加強改革頂層設計,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要積極推進財稅、金融、投資體制和資源環境等領域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逐步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研究推進在一些生產性服務業領域擴大增值稅徵收範圍改革試點進一步推進資源稅改革。要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和國有企業改革。

六、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拓展國際經濟合作空間。要正確把握國內外發展環境,有效發揮我國在國際經濟分工中的比較優勢,堅持出口和進口並重、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努力拓寬國際經濟合作途徑,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準。要增創外貿競爭新優勢,繼續穩定和拓展外需,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優化進口結構,擴大進口規模,發揮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用。要提高利用外資水準,鼓勵外資投向高端製造業、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節能環保等領域和中西部地區,積極穩妥擴大金融等服務領域對外開放。要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探索新的投資合作方式,注意防範和化解境外投資風險。

會議指出,在明年經濟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實把重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來,使經濟增長速度與結構品質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切實做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各地區一定要從本地實際出發,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合理確定發展目標,更加注重增長品質和效益,更加注重促進就業和改善民生,切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要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綜合施策、重點治理,保障民生、穩定預期”的原則,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強價格調控監管工作,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要加強財政、貨幣、投資、土地、貿易、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會議指出,完成明年經濟工作各項任務,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國際國內形勢的科學判斷上來,統一到中央對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決策部署上來,編制和實施好“十二五”規劃。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科學研判發展趨勢,準確把握社情民意,切實摸清發展潛力、優勢和制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癥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提供科學依據。要提高領導幹部素質,緊密結合創先爭優活動,加強各級幹部學習培訓,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堅持正確的政績導向和用人導向。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群眾觀點,求真務實,真抓實幹,艱苦奮鬥,不務虛名,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領導幹部廉潔從政準則,加強對中央關於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決策部署的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實。

會議強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銳意進取,著力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

出席會議的中央領導同志還有:王剛、王樂泉、王兆國、王岐山、回良玉、劉淇、劉雲山、劉延東、李源潮、汪洋、張高麗、張德江、俞正聲、徐才厚、郭伯雄、薄熙來、何勇、令計劃、王滬寧、路甬祥、陳至立、李建國、梁光烈、馬凱、孟建柱、戴秉國、王勝俊、曹建明、杜青林、陳奎元、錢運錄、孫家正、萬鋼,以及中央軍委委員陳炳德、李繼耐、廖錫龍、常萬全、靖志遠、吳勝利、許其亮。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黨政主要負責人,黨中央有關部門、國務院有關部委和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中央管理的部分企業負責人,軍隊及武警部隊有關負責人出席了會議。(完)

Tuesday, December 07, 2010

通脹中....

最近非常非常忙,除了年底的活動外,也在忙於部署公司明年的業務.雖然很想將一些想法筆錄下來,常常因為時間不夠而放棄了.今天終於可以靜下心來,寫下一些最近的想法.

成本上升

對於做生意的人,未來的前景充滿太多未知.很多成本都在上升.國內的工資、租金和一些間接成本升幅驚人.假設一間公司的純利有20%,今年的營業額不變,如果整體成本上升8%,等於盈利大幅減少60%.所以在這個時期,很多公司(尤其沒有議價能力的公司)都在盡量擴大營業額,以減少成本上升對盈利的影響.不少行業,尤其是服務業,在未來的一年,相信是艱辛的.

對於未來可以"自由地"擴大營業額的企業是非常有利!以製造業而言,一些有國策支持的國企/龍頭民企,更加擁有無限的優勢.企業如果在大環境下被迫進行"需求不足"的擴張,下場會很慘!一來借貸成本高,二來因供需不平衡而導致的低毛利會進一步吃掉下滑中的盈利.不過,有國策支持的國企/龍頭民企不同,一來國產化的要求加強了國產產品的優勢,二來國策支持等於是國家負責刺激市場的需求.在這個經營環境下進行產能擴充,風險不高,對於這些企業,實在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不過,在市場上這些公司不多.相信大部份公司來年的盈利變化不大,甚至部份倒退.在大部份資金追逐少數企業的情況下,怪不得這些公司的股價可以升完又升!!如果自信有把握捕捉到這些機會,可以將部份資金投入一些二三線的實力國策支持股.3898、1072、868、2128等都是屬於這一類型的企業.

現金流

如果假設市場上的公司大部份盈利增長不多,成本壓力又不斷加大的情況下,股價會不會大幅度上升呢?要看資金多不多了.國內未來一年肯定是緊縮的,A股中短期不容太樂觀,H股有國外的QEn...可能比較好一點,不過,估計大升的機會也不多,除非國內通脹受控.在這個情況下,固定的現金收入就變得比較重要了.有需要在組合中加入一些能創造現金流的股票,而且是那些派息高,又有保證不斷有收入用來派息的企業.一眾的收租股和REITs是不錯的選擇!不過,為防止看錯市,看門口的中資保險股必不可少.

後記

自從十一月初對組合作出一些調整後,都沒有太多的買賣.一來,是因為這個月工作實在太忙了.二來,也是因為對最近的市況充滿戒心.三來,是發現自己在進行投資時出現一些心態上的失誤,目前仍然在檢討中,不適宜作出太多的買賣決定(不過並沒有停過研究個別股票~).雖然期間錯失了不少機會,但上次對組合的調整為自己保留了不少實力,等待下一次的機會再次進攻.

Friday, November 19, 2010

一定要投資?

最近很多人在講的是全球資金泛濫,加上聯繫匯率的原故,港人如死守現金不投資,購買力肯定被通脹吃掉.有道理!!但是如果在執行上出錯,會比起"死守現金不投資者"更悲慘.最近股市的表現正正在反映全球各國在選擇不同發展/自保路徑和策略時的角力.你出一招,我回一招,加上昨天港府也加入出招的行列(地產),小投資者腦筋轉數少一點也跟不上.如之前一篇文章所言,香港是亞洲最自由的資本市場,而且是中國境內唯一國際資本市場,處於風眼的中間,因此所受的影響必然最大!

在要管理好自己資產組合必先認清三個事實...
  1. 股市在無論甚麼時候也是資金市,升也資金、敗也資金
  2. 經濟在那一個週期
  3. 自己性格的優點和缺點
自己會利用這個週未好好的思考一下,正所謂危中有機,共勉之!

Sunday, November 14, 2010

資本湧入中國的三頭馬車

上個星期五的急速跌市真的令人吃驚.組合內的成員無一幸免的要跌.尤其是A股的ETF,更加跌幅驚人.雖然利潤損失不少,不過正面來看,這也是給自己review組合的一個好機會.

自周小川起出圈錢的理論後,自己在想,外資湧洪入中國無非在外匯、股市和樓市上得益.中國怕的也是這三種資產被吹起泡沫.之前,中央在樓市方面已經開始了更嚴厲的行政管制,加大控制地產商的現金流和銀行借貸,令湧入的資金無法在短期內獲利遠走.股市經過上星期一役後,相信湧入的資金無論速度和注碼必然大幅減少.因為,無人有自信和政策對抗,尤其是預計將會出台的政策.唯一比較低風險的賺錢途徑,只有靠人民幣升值和可能的加息.

因應時勢,為組合內作出以下調整:
  • 沽出部份中資銀行股.因為流入的資金必經過銀行體系.中央第一個要收緊的也是銀行內的流用性.中資銀行無可避免地會成為對中央對抗游資的工具,可避則避.如通脹不減,估計會推出不少規管貸款用途的政策.對於不少高借貸的民營,必須非常小心.
  • 沽出部份二、三線股以減低組合的波幅.
  • 中國熱、香港冷:最近不少報導指出由於中國物價高,不少深圳的居民到上水等地買貨.間接推高當地的租金.一日美國不加息,這種趨勢很可能繼續下去,加上近年寫字樓供應不足,租金只會被推高.因此,加大組合內陽光房地產(435)的倉位.
  • 加大持有大量現金的企業.首個目標為中移動(941).最近注意到中移動新一批TD智能手機的價位很低,而飛信服務等data的consumption開始pick-up,相信中移動的盈利有可能隨著對手機的補貼減少和人們開始加大對數據的消費而進入上升週期.加上手上持有大量人民幣,也可以得益於人民幣升值和利息收入.而比較重要的風險則是國資委加大對中移動盈利的"抽水"百份比.
暫時如此調整組合,然後見步行步....

Monday, November 08, 2010

北京公幹

上週去了北京公幹,主要是落實來年合作的項目和考察當地的文化創意產業.北京作為中國的文化政治中心,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上的確是全國的焦點,其中的798藝術區更令我大開眼界!

和北京的朋友談到近期北京的順口溜,最具代表性的是"登長城、看故宮、逛798".798藝術區已 "升格"成為熱門的旅遊景點.


奧地利的"打包"藝術展


美國佩斯畫廊外


有"Transformer"坐陣的地段成為北京"最In"的活動場地

798藝術區的地段原本是一間工廠,據說原是北京華北無線電聯合器材廠,後來由一些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教師和個別藝術家租下部分廠房,漸漸聚集人氣.後來,名氣越來越大,區政府加入扶持行列,引入基金會,將之打造成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樣板".如今,租金驚人,沒有名氣的藝術家想也不要想進園區,很多"無名"的藝術家只好到北京市邊的宋莊"落腳".

園內現在反而充斥著多間國外著名的藝術機構包括美國的佩斯畫廊、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知名、奧地利的"打包"藝術展等,成為國外藝術機構在中國的最佳宣傳地點!!有了這個成功的"樣板",全國各地都有類似798藝術區的項目立項,尋找投資機會.有興趣了解798藝術區的讀者可以到這裡看看.

回到香港,看到大市向上,而自己所持的股份也有不錯的升幅.感覺不錯!不過,注意到有兩件事情可能會對來年的股票市場(尤其是中資股)有比較大的影響.第一,是大部份國資委下的企業於明年開始需要增加對中央"回饋"的幅度,盈利會受損.現在知道的是金融股類暫時還沒有被劃入增加"回饋"的隊伍,而資源型、競爭型和軍工企業則肯定受到影響,加幅為5%左右.第二,是中央在計劃加大對大陸樓市的"打壓"程度.這做法將嚴重打擊地區政府的收入,同時也開啟了增加各項稅收和減少補貼的大門,相信會進一步剌激通脹,加快加息的步伐.

正在考慮是否再次增加得益於加息週期股票的倉位.....

Wednesday, November 03, 2010

QE2後的港股

任志剛表示:QE2或加劇資產泡沫....如是,則香港很有可能在這幾個月內成為國際資金的最佳落腳地!

【新報訊】美國「放水」在即,市場普遍預期規模龐大,大量資金流入新興市場,引起亞洲多國忙著應戰。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就此作出「絕不溫馨」的提示,指次輪量化寬鬆措施(QE2)帶動的大量流動資金湧入新興市場,或引發嚴重的資產泡沫。渣打香港(2888)亞洲區經濟司黃國璋則認為,亞洲各國會實施更多措施阻礙資金流入。

昨晚美國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宣佈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策(QE2).於明年第2季之前買入6000億美元(約4.7萬億港元)的長期國債,平均每個月買750億左右,和市場預期相差不多.有錢流入金融系統,如果你是基金經理會如何佈署?

美國這幾個月將面對大選的不明朗因素,加上經濟上升動力不足,放錢在美國回報很難預計.放在經濟上升動力強勁的新興市場又如何?如渣打黃國璋所言,亞洲各國已經在利用各項實施(包括行政命令)阻止資金流入.近月亞幣的升值和前天印度、澳洲齊齊加息,都被市場演繹為防止國內通脹和增加資入流出流入成本的手段,可變因素不少,加上很多新興國家都有利用行政手段阻止資金流出的前科,估計流入的熱錢在這方面會有比較審慎的考慮.

亞洲新興市場中,新加坡和香港是兩個最自由的地方,是熱錢的天堂.不過,香港在吸引熱錢上相對有著很比較強的優勢.1)新加坡幣正向上升而港幣被動地跟隨美金相對地下跌.來自美國的資金投入香港市場的成本少很多,也少一個變數 2)香港資本市場的市值遠超過新加坡,有利大型資金在中期的操作 3)港股有很多公司業務在中國,直接受益相對強的經濟增長和人民幣升值.如是,港股很有機會如任總裁所言被引發嚴重的資產泡沫.看來,應該要將組合的倉位加大和加入多一些市值大的股份才行.

Wednesday, October 27, 2010

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全文)

中國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正式公文終於出現了.這次要仔細閱讀,好好了解相關被支持產業的行業狀況和投資機會.全文非常長篇,讀起來需要無比的耐性!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010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
來源:新華網 2010年10月28日


  “十二五”時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深刻認識並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科學制定“十二五”規劃,對於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對於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1)“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內外環境的複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實施正確而有力的宏觀調控,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使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我們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巨大衝擊,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良好態勢,併為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我們戰勝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勝利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經過五年努力奮鬥,我國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

  (2)“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內外環境。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世情、國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科學把握髮展規律,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出現新變化,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全球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準等的競爭更加激烈,氣候變化以及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我們必須堅持以更廣闊的視野,冷靜觀察,沉著應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經濟分工中的新定位,積極創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從國內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均國民收入穩步增加,經濟結構轉型加快,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資金供給充裕,科技和教育整體水準提升,勞動力素質改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體制活力顯著增強,政府宏觀調控和應對複雜局面能力明顯提高,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再上新臺階。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係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我們必須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髮展趨勢,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加快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 

 (3)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制定“十二五”規劃,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時代的要求,關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我國是擁有十三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新特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基本要求是:

  ——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作用,提高教育現代化水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壯大創新人才隊伍,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節約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發展迴圈經濟,推廣低碳技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堅定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改革,加快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與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分享發展機遇。(4)“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十二五”規劃要具有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重大部署緊密銜接,與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緊密銜接。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價格總水準基本穩定,就業持續增加,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明顯提高。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居民消費率上升,服務業比重和城鎮化水準提高,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

  ——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貧困人口顯著減少,人民生活品質和水準不斷提高。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穩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社會管理制度趨於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財稅金融、要素價格、壟斷行業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互利共贏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

  經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奮鬥,要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二、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戰略,必須充分挖掘我國內需的巨大潛力,著力破解制約擴大內需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

  (5)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是“十二五”時期的重要任務。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預見性,防範各類潛在風險,避免經濟大的起落。把短期調控政策和長期發展政策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各項政策協調配合,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6)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逐步使我國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大力發展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增加就業創業機會。要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著力提高城鄉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要增加政府支出用於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比重,擴大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費預期。要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發展新型消費業態,拓展新興服務消費,完善鼓勵消費的政策,改善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積極促進消費結構升級。要合理引導消費行為,發展節能環保型消費品,倡導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模式。

  (7)調整優化投資結構。發揮投資對擴大內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優化投資結構,完善投資體制機制,提高投資品質和效益,有效拉動經濟增長。“十二五”前期要確保國家擴大內需的重點在建和續建項目順利完成併發揮效益。發揮產業政策作用,引導投資進一步向民生和社會事業、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領域傾斜。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引導投資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區。嚴格執行投資項目用地、節能、環保、安全等準入標準,有效遏制盲目擴張和重復建設。促進投資消費良性互動,把擴大投資和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最終需求。明確界定政府投資範圍,加強和規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管理,防範投資風險。規範國有企業投資行為,注重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鼓勵擴大民間投資,放寬市場準入,支援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

三、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統籌城鄉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力度,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提高農業現代化水準和農民生活水準,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8)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目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加大糧食主產區投入和利益補償。嚴格保護耕地,加快農村土地整理復墾,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健全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發展現代種業,加快農業機械化。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促進園藝產品、畜產品、水產品規模種養,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流通業,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發展節水農業。推廣清潔環保生產方式,治理農業面源污染。

  (9)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按照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要求,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以水利為重點,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推進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完善農村小微型水利設施,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繼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氣建設,繼續改造農村危房,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品質和均衡發展水準,推進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免費進程。加強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建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保障標準。深入推進開髮式扶貧,逐步提高扶貧標準,加大扶貧投入,加快解決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貧困問題,有序開展移民扶貧,實現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 

  (10)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鼓勵農民優化種養結構、提高效益,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和價格形成機制,健全農業補貼等支援保護制度,增加農民生產經營收入。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在產區佈局,發展農村非農產業,壯大縣域經濟,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

  (11)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經營組織化程度。完善城鄉平等的要素交換關係,促進土地增值收益和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按照節約用地、保障農民權益的要求推進徵地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以縣為單位建立社區銀行,發展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和小額信貸,健全農業保險制度,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集體林權和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認真總結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經驗,積極探索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新途徑。

四、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根據科技進步新趨勢,發揮我國產業在全球經濟中的比較優勢,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12)改造提升製造業。製造業發展重點是優化結構,改善品種品質,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淘汰落後產能。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促進製造業由大變強。完善依託國家重點工程發展重大技術裝備政策,提高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基礎元器件研發和系統集成水準。支援企業技術改造,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合理引導企業兼併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發展擁有國際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大中型企業,提升小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水準,促進企業組織結構優化。

  (13)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科學判斷未來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強政策支援和規劃引導,強化核心關鍵技術研發,突破重點領域,積極有序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切實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發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引領支撐作用,實施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加強財稅金融政策支援,推動高技術產業做強做大。

  (14)加快發展服務業。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建立公平、規範、透明的市場準入標準,探索適合新型服務業態發展的市場管理辦法,調整稅費和土地、水、電等要素價格政策,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旅遊業。拓展服務業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熱點,推進規模化、品牌化、網路化經營。推動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

  (15)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加快新能源開發,推進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加強電網建設,發展智慧電網,完善油氣管網,擴大油氣戰略儲備。按照適度超前原則,統籌各種運輸方式發展,構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推進國家運輸通道建設,基本建成國家快速鐵路網和高速公路網,發展高速鐵路,加強省際通道和國省幹線公路建設,積極發展水運,完善港口和機場佈局,改革空域管理體制。

  (16)全面提高資訊化水準。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資訊化。發展和提升軟體產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加強重要資訊系統建設,強化地理、人口、金融、稅收、統計等基礎資訊資源開發利用。實現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網際網路“三網融合”,構建寬帶、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國家資訊基礎設施。推進物聯網研發應用。以資訊共用、互聯互通為重點,大力推進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建設,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和管理能力。確保基礎資訊網路和重要資訊系統安全。

  (17)發展海洋經濟。堅持陸海統籌,制定和實施海洋發展戰略,提高海洋開發、控制、綜合管理能力∑學規劃海洋經濟發展,發展海洋油氣、運輸、漁業等產業,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加強漁港建設,保護海島、海岸帶和海洋生態環境。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維護我國海洋權益。 

五、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構築區域經濟優勢互補、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國土空間高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區域發展格局,逐步實現不同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科學制定城鎮化發展規劃,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18)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堅持把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位置,給予特殊政策支援,發揮資源優勢和生態安全屏障作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支援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大支援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區發展力度,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發揮產業和科技基礎較強的優勢,完善現代產業體系,促進資源枯竭地區轉型發展。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發揮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改善投資環境,壯大優勢產業,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強化交通運輸樞紐地位。積極支援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發揮對全國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和自主創新中走在全國前列。加強和完善跨區域合作機制,消除市場壁壘,促進要素流動,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實行地區互助政策,開展多種形式對口支援。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扶持力度。更好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中先行先試的重要作用。加快沿邊地區開發開放,加強國際通道、邊境城市和口岸建設,深入實施興邊富民行動。

  (19)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按照全國經濟合理佈局的要求,規範開發秩序,控制開發強度,形成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對人口密集、開發強度偏高、資源環境負荷過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區要優化開發。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集聚人口和經濟條件較好的城市化地區要重點開發。對影響全局生態安全的重點生態功能區要限制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城鎮化開發。對依法設立的各級各類自然文化資源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要禁止開發。基本形成適應主體功能區要求的法律法規、政策和規劃體系,完善績效考核辦法和利益補償機制,引導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推進發展。

  (20)完善城市化佈局和形態。按照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學規劃城市群內各城市功能定位和產業佈局,緩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壓力,強化中小城市產業功能,增強小城鎮公共服務和居住功能,推進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電、供排水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和網路化發展。

  (21)加強城鎮化管理。要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大城市要加強和改進人口管理,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根據實際放寬外來人口落戶條件。注重在制度上解決好農民工權益保護問題。合理確定城市開發邊界,提高建成區人口密度,防止特大城市面積過度擴張。城市規劃和建設要注重以人為本、節地節能、生態環保、安全實用、突出特色、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強化規劃約束力,加強城市公用設施建設,預防和治理“城市病”。

  加強土地、財稅、金融政策調節,加快住房資訊系統建設,完善符合國情的住房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合理引導住房需求。強化各級政府職責,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給。加強市場監管,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抑制投機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六、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準

  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22)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抑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強化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完善節能法規和標準,健全節能市場化機制和對企業的激勵與約束,實施重點節能工程,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工業、建築、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節能。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森林覆蓋率,增加蓄積量,增強固碳能力。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應對極端氣候事件能力建設。建立完善溫室氣體排放和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制度,加強氣候變化科學研究,加快低碳技術研發和應用,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積極開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23)大力發展迴圈經濟。以提高資源產出效率為目標,加強規劃指導、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援,完善法律法規,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迴圈經濟發展。加快資源迴圈利用產業發展,加強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鼓勵產業廢物迴圈利用,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和垃圾分類回收制度,推進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發應用源頭減量、迴圈利用、再製造、零排放和產業鏈結技術,推廣迴圈經濟典型模式。

  (24)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落實節約優先戰略,全面實行資源利用總量控制、供需雙向調節、差別化管理。加強能源和礦產資源地質勘查、保護、合理開發,形成能源和礦產資源戰略接續區,建立重要礦產資源儲備體系。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強化規劃和年度計劃管控,嚴格用途管制,健全節約土地標準,加強用地節地責任和考核。高度重視水安全,建設節水型社會,健全水資源配置體系,強化水資源管理和有償使用,鼓勵海水淡化,嚴格控制地下水開採。

  (25)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以解決飲用水不安全和空氣、土壤污染等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加強綜合治理,明顯改善環境品質。落實減排目標責任制,強化污染物減排和治理,增加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種類,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大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有效控制城市大氣、噪聲污染,加強重金屬、危險廢物、土壤污染治理,強化核與輻射監管能力。嚴格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環境影響評價,強化執法監督,健全重大環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保護科技和經濟政策,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費制度,建立多元環保投融資機制,大力發展環保產業。

  (26)加強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堅持保護優先和自然恢復為主,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鞏固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等成果,推進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保護好草原和濕地。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管理,增強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能力,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大江大河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強城鄉防洪能力。加快建立地質災害易發區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應急體系。加大重點區域地質災害治理力度,加強救援隊伍建設,提高物資保障水準。推行自然災害風險評估,科學安排危險區域生產和生活設施的合理避讓。

七、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必須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教育、人才規劃綱要,大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發展,發揮人才資源優勢,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奠定堅實科技和人力資源基礎。

  (27)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增強共性、核心技術突破能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快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深入實施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工程。把科技進步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在現代農業、裝備製造、生態環保、能源資源、資訊網路、新型材料、安全健康等領域取得新突破,在核心電子器件、極大型積體電路、系統軟體、轉基因新品種、新藥創制等領域攻克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加強基礎前沿研究,在生命科學、空間海洋、地球科學、奈米科技等領域搶佔未來科技競爭制高點。

  (28)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強化基礎性、前沿性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究平臺建設,加強軍民科技資源集成融合,推進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鼓勵發展科技仲介服務,深化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評價獎勵制度。重點引導和支援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增強科研院所和高校創新動力,鼓勵大型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發揮企業家和科技領軍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勵發明創造。強化支援企業創新和科研成果產業化的財稅金融政策,加大政府對基礎研究的投入,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和開放共用,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培育和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 

 (29)加快教育改革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按照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品質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積極發展學前教育,鞏固提高義務教育品質和水準,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品質,加快發展繼續教育,支援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發展,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教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品質評價、考試招生制度。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健全國家資助制度,扶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業務水準,鼓勵優秀人才終身從教。增加教育投入,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以加強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為重點,實施重大教育改革和發展項目。

  (30)建設人才強國。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指導方針,加強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國內人才作用,積極引進和用好海外高層次人才。建立健全政府宏觀管理、市場有效配置、單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擇業的體制機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明顯提高人力資本投資比重。營造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平等公開和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改進人才管理方式,落實國家重大人才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推動人才事業全面發展。

八、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社會管理能力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機制,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31)促進就業和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小型微型企業,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鼓勵自主創業,促進充分就業。健全統一規範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為勞動者提供優質高效的就業服務。加強職業培訓和擇業觀念教育,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把解決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做好退役軍人就業工作。加強勞動執法,完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改善勞動條件,保障勞動者權益。發揮政府、工會和企業作用,努力形成企業和職工利益共用機制,建立和諧勞動關係。

  (32)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創造條件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健全擴大就業增加勞動收入的發展環境和制度條件,促進機會公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保障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規範分配秩序,加強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努力扭轉城鄉、區域、行業和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深化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33)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完善實施城鎮職工和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進一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實現跨省可接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範圍,逐步提高保障標準。發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發揮商業保險補充性作用。實現城鄉社會救助全覆蓋。積極穩妥推進養老基金投資運營。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加強社會保障資訊網路建設,推進社會保障卡應用,實現精確管理。

  (34)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增加財政投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優先滿足群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擴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建立和完善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為基礎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確保藥品品質和安全,加強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新增醫療衛生資源重點向農村和城市社區傾斜,加強醫學人才特別是全科醫生培養,完善鼓勵全科醫生長期在基層服務政策。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探索形成各類城市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合理分工和協作格局。堅持中西醫並重,支援中醫藥事業發展。積極防治重大傳染病、慢性病、職業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舉辦醫療機構,促進有序競爭,加強監管,提高服務品質和效率,滿足群眾多樣化醫療衛生需求。 
 (35)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逐步完善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生殖健康水準,改善出生人口素質,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趨勢。堅持男女平等,切實保障婦女合法權益,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發展婦女兒童事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注重發揮家庭和社區功能,優先發展社會養老服務,培育壯大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支援殘疾人事業發展,健全殘疾人服務體系。

  (36)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按照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能力建設。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健全基層管理和服務體系,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工作,發揮群眾組織和社會組織作用,提高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形成社會管理和服務合力。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綜合平臺。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建立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把各種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強安全生產,健全對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做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加強特殊人群幫教管理和服務工作,加大社會管理薄弱環節整治力度。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城鄉社區警務、群防群治等基層基礎建設,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嚴格公正廉潔執法,增強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保障能力,加強重點地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密防範、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九、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弘揚中華文化,建設和諧文化,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37)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教育,倡導愛國守法和敬業誠信,構建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求、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和行為規範。深入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不斷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志願服務。弘揚科學精神,加強人文關懷,注重心理疏導,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提倡修身律己、尊老愛幼、勤勉做事、平實做人,推動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強化職業操守,支援創新創業,鼓勵勞動致富,發揚團隊精神。凈化社會文化環境,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綜合運用教育、法律、行政、輿論手段,引導人們知榮辱、講正氣、盡義務,形成扶正祛邪、懲惡揚善的社會風氣。

  (38)推進文化創新。適應群眾文化需求新變化新要求,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使精神文化產品和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立足當代中國實踐,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借鑒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體地位和現實生活,提高文化產品品質,創作生產更多思想深刻、藝術精湛、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精品。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生產和傳播方式,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增強文化發展活力。

  (39)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以農村基層和中西部地區為重點,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重要新聞媒體建設,重視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建設、運用、管理,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提高傳播能力。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在政府引導下發揮市場機制積極作用,培育骨幹文化企業和戰略投資者,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進入,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增強多元化供給能力,滿足多樣化社會需求,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市場,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加強對外宣傳和文化交流,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強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提高競技運動水準,振奮民族精神。

十、加快改革攻堅步伐,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更加重視改革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改革優先順序和重點任務,進一步調動各方面改革積極性,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上層建築更加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變化,為科學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40)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營造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體制環境。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健全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加快國有大型企業改革。深化壟斷行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收益分享制度。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

  (41)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繼續優化政府結構、行政層級、職能責任,降低行政成本,堅定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的體制。健全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機制,推進政務公開,增強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加強行政問責制,改進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完善政府績效評估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42)加快財稅體制改革。積極構建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財稅體制。在合理界定事權基礎上,按照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要求,進一步理順各級政府間財政分配關係。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加強縣級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保障。完善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制度,提高預算完整性和透明度。改革和完善稅收制度。擴大增值稅徵收範圍,相應調減營業稅等稅收,合理調整消費稅範圍和稅率結構,完善有利於產業結構升級和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逐步建立健全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繼續推進費改稅,全面改革資源稅,開徵環境保護稅,研究推進房地產稅改革。逐步健全地方稅體系,賦予省級政府適當稅政管理許可權。

  (43)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構建逆週期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框架。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改進外匯儲備經營管理,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建立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預警體系和處置機制。參與國際金融準則新一輪修訂,提升我國金融業穩健標準。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深化政策性銀行體制改革。健全國有金融資產管理體制。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體制。

  (44)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改革。理順煤、電、油、氣、水、礦產等資源類產品價格關係,完善重要商品、服務、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積極發展債券市場,穩步發展場外交易市場和期貨市場。健全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資訊等要素市場,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市場法規和監管體制,規範市場秩序。

  (45)加快社會事業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會組織,支援、引導其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改革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引入競爭機制,擴大購買服務,實現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增強多層次供給能力,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

十一、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準

  適應我國對外開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資為主轉向進口和出口、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的新形勢,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不斷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擴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匯合點,完善更加適應發展開放型經濟要求的體制機制,有效防範風險,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

  (46)優化對外貿易結構。繼續穩定和拓展外需,保持現有出口競爭優勢,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品質、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優勢,延長加工貿易國內增值鏈,推進市場多元化,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促進出口結構轉型升級。發揮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用,促進貿易收支基本平衡。

  (47)提高利用外資水準。利用外資要優化結構、豐富方式、拓寬渠道、提高品質,注重完善投資軟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加大智力、人才和技術引進工作力度,鼓勵外資企業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借鑒國際先進管理理念、制度、經驗,促進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擴大金融、物流等服務業對外開放,發展服務外包,穩步開放教育、醫療、體育等領域,引進優質資源,提高服務業國際化水準。 

  (48)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按照市場導向和企業自主決策原則,引導各類所有制企業有序到境外投資合作。發展海外工程承包,擴大農業國際合作,深化國際能源資源互利合作,積極開展有利於改善當地民生的項目合作。逐步發展我國大型跨國公司和跨國金融機構,提高國際化經營水準。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作用。做好海外投資環境研究,強化投資項目的科學評估。提高綜合統籌能力,完善跨部門協調機制,加強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宏觀指導和服務。維護我國海外權益,防範各類風險。

  (49)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合作。推動國際經濟體系改革,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推動建立均衡、普惠、共贏的多邊貿易體制,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引導和推動區域合作進程,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深化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務實合作,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援助。

十二、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為實現“十二五”規劃而奮鬥

  (50)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黨的領導是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根本保證,必須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斷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準。各級黨委要準確把握髮展趨勢,科學謀劃發展藍圖,努力創新發展模式,加強對發展的統籌協調,切實提高發展品質。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加強和改進幹部教育培訓,注重實踐鍛鍊,增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能力。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創新和完善幹部選拔任用機制,健全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評價制度,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用人導向。

  (51)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作用。切實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維護法制權威,推進依法行政、公正廉潔執法,加強普法教育,形成人人學法守法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加強人權保障,促進人權事業全面發展。

  (52)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將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堅持以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為指導,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貫徹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加快軍隊機械化資訊化複合發展,提高以打贏資訊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優化領導管理體制,健全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發展新型作戰力量,推動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組織、軍事管理創新。堅持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完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軍隊保障體系和國防動員體系。建設現代化武裝警察力量。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加強後備力量建設,密切軍政軍民團結。

  (53)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援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加強內地和香港、澳門交流合作,繼續實施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深化粵港澳合作,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支援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增強產業創新能力,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支援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54)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全面貫徹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和六點意見,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反對“台獨”分裂活動。鞏固兩岸關係發展基礎,推進兩岸交往機制化進程,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深化兩岸經濟合作,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促進雙向投資,加強新興產業、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合作。積極擴大兩岸各界往來,加強兩岸文化、教育等領域交流合作,依法保護台灣同胞正當權益。充分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在推進兩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試作用。

  (55)積極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擴大同發達國家的交流合作,增進相互信任,提高合作水準。深化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繁榮。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深化傳統友誼,維護共同利益。深入開展多邊外交,積極參加國際合作。維護我國海外公民和企業正當權益。加強公共外交,廣泛開展民間友好交往,推動人文交流,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

  (56)全黨同志要充分發揮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先鋒模範作用。全體共產黨員要堅定不移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理念,積極落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決策部署。切實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帶領廣大群眾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樹立正確政績觀,努力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健全對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執行情況紀律保障機制,確保中央政令暢通。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創新,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化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加強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和嚴格管理,嚴格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加大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工作力度。大力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真抓實幹,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形成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力量。

  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而奮鬥! 

Saturday, October 23, 2010

友佳國際(2398)

這個星期在澳門工作了幾天,除了親身感受到澳門政府的"有錢"以外,也觀察到各賭場真的是人財兩旺.連以往比較少人流的MGM也人頭湧湧.怪不得各賭股最近都升完又升.

最近為組合加入新成員:友佳國際(2398),一間台資背景的工具機(機床)製造公司.它的業務和昆機(300)相似,但兩者過去一年的表現却相差很大.我一直時不時有買賣昆機的習慣,直到今年年中昆機出了第一季的業績報告時才和它完全分手(因為業績實在不知為何這麼差...可能因為錯配產品線的生產吧?!).不過,最近股價又開始pick-up,是不是業績已經在改善中?

話說回頭,為甚麼會買入友佳國際(2398)?

市場迅速成長:裝備製造行業、汽車行業進入快速成長期
  • 按照十二五規劃草案,2015年,中國將促進汽車產業與關聯產業、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從汽車制造大國轉向汽車強國.預計2015年產銷量達到250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汽車市場比例將進一步擴大:自主品牌乘用車國內市場份額超過50%,其中自主品牌轎車國內份額超過40%.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將大力扶持自主開發力度,鼓勵汽車生產企業提高研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積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實施品牌經營戰略.2015年形成若幹馳名的汽車品牌,大型汽車企業集團應具備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自主產品平臺開發能力,骨幹汽車企業應具備主導產品車身開發及底盤匹配能力、發動機等主要總成與關鍵零部件研主導能力.根據資料,汽車相關產業佔中國工具機消費量將近40%,而友佳國際的主要業務為CNC工具機,其中用於汽車產業的也佔了超過50-60%,吃正汽車行業的高速增長和技術升級.
  • 十二五明確把高端裝備製造列為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它和其他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等互相促進.一些工業裝備例如風機裝備、核電裝備、重型機械、船舶、飛機、發電設備、大型鍋爐、冶金機械、礦山機械、專用設備等用的零件、模具等的工具都由CNC工具機切割、打磨而成,尤其是高端的CNC工具機.友佳管理層最近曾明確表示他們的競爭對手是日本的高端CNC工具機公司,而非國內的對手.
產品結構
  • 主要產品線和營業比重: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工具機,簡稱數控機床.包括立式加工中心工具機、臥式加工中心工具機與車銑複合加工中心工具機(>80%)、叉車(>12%)與機械式停車設備(~8%).
  • 毛利率結構:整體毛利率為26.4%.其中,CNC工具機(29.2%)|叉車(8-14%)|機械式停車設備(7-14%)
  • CNC工具機類別中,加工中心工具機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約15%.十分不錯!
售進入收成期
  • 公司宣佈前九個月接獲客戶訂單約16.1億元人民幣,按年增125%.當中,CNC工具機業務計及金額約14億元人民幣,按年增142%;停車設備及叉車訂單金額分別增長15%及92%.
  • 叉車方面,今年將完成3000台的產能.於明年新廠房完成之後,產能可以增加至5000台.
  • 友佳截至2010年6月30日止,上半年純利7012.1萬元人民幣,按年升1.1倍.每股盈利0.19元,期內營業額5.82億元,按年升71.25%.最近公司估計今年的出貨約在18億人民幣左右,另有5億人民幣確認了的訂單要遞延到明年出貨(原因為零組件短缺).如是,全年每股盈利將遠不止0.19的double.如是,則現價應還沒有充份反映友佳的上佳業績和前景!
  • 工具機和叉車的產能明年有大幅度的調升.

hspace=0

(註:來源自工銀投顧)

其他因素
  • 主要對手為日本的高端CNC工具機公司.最近日元大幅升值,間接導致對手的產品變相加價,失去部份競爭力.
  • 台灣和中國簽了ECFA,預計今年開始台灣工具機銷售到大陸將會獲得免關稅的優惠,有利產品的競爭力和毛利的提升.
  • 公司的上半年應收帳和應付帳都大增.不過,回顧帳齡,升幅大的部份多來自1-30天的.估計是因為訂單大幅上升而致,問題不大.
最後,還是一句...雖然友佳表面上看很不錯.但是,其台資的背景還是不能令我放心,唯有控制注碼並時時留心!

Saturday, October 16, 2010

十二五系列(二) 從節能減排看產業結構調整

除了加強內需,增強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外,節能減排應該會是十二五的另一個重點.針對製造業排放:核能、燃氣、太陽能風能和儲電站(配合太陽能風能入電網的產品)應有不錯的機會.針對個人排放方面:在節能家電、新能源汽車、節能建材方面有優勢的企業應少不了政策上的傾斜.最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上海證券報的訪問簡單的總結了中央這方面的一些想法.


十二五產業結構面臨重大調整將明確四大定量指標

來源:上海證券報 2010年10月13日

“'十二五'期間,既是中國經濟的黃金發展期,又是矛盾凸顯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告訴記者,在這個時期,要兼顧發展和調整,重化工和低碳經濟的矛盾會更加突出;同時,城市化進程提速,也會促使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

產業結構面臨重大調整

事實上,從“十一五”開始,國家就倡導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節能減排,但在“十二五”期間,在節能途徑上與“十一五”期間有明顯不同,“十二五”期間,會更多利用調整產業結構的方式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

不僅僅是中國,在金融危機過後,“全球經濟都在向低碳經濟轉型,形成以新能源產業為代表的產業結構調整。”馮飛說。

目前,發達國家的碳排放主要存在於消費領域,而發展中國家則主要存在於生產環節。具體而言,在許多發達國家,企業與居民的碳排放量之比是3∶7,即30%的碳是企業排放的,而7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對於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來說,恰好相反,70%的碳是企業排放的,3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這也說明,我國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裡,減少碳排放的主要壓力在生產領域;大幅度降低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強度(指當年能源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與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反映了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反過來即代表了單位二氧化碳排放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是我國中、近期內發展低碳經濟、減緩碳排放的核心任務。

產業結構狀況是決定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強度的關鍵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加快發展的時期,一些高碳產業仍然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更為嚴重的挑戰是,受資源禀賦條件的約束,我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低碳能源資源的選擇有限。因此,中國需要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降低生產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而在中國城市化率整體還處在較低水平的階段,這種調整遇到了很大的挑戰;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產業結構沒有得到調整,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城市化率的進程。這兩者互進互退,需要共同協調發展。

具體而言,調整產業結構的方式主要是:
  • 產業梯度轉移由“產業鏈整體式轉移”取代“產業鏈分拆式轉移”
  • “高端技術合作”取代“低端產業轉移”
  • 產業由實轉虛、由重變輕、由硬變軟,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
區域經濟競爭的主要焦點轉變為產業的組織程度和組織效率;而產業政策,即國家及地方政府對產業的導向和規劃,成為影響企業投資行為的主要變量。

“具體政策手段及思路有這樣幾點。”馮飛進一步對記者闡釋,一是以擴大服務業的對內對外開放為手段,以服務業結構升級為重點,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服務業結構升級的政策思路可概括為,“促開放、消障礙、樹環境”,其中擴大服務業的對內對外開放是關鍵環節;二是促進技術創新。重點解決產業高端共性技術的供給機制,發展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建設;三是大規模推動企業技術改造,政府以技改貼息的方式有效帶動社會投資。使得產業發展提高到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四,以節能減排為抓手,促進傳統產業結構升級,建立落後生產能力的退出機制;五,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以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六,促進產業有序梯度轉移。

明確四個定量指標

據一位參與“十二五”規劃的人士介紹,目前,“十二五”規劃已經基本確定產業結構調整的四個定量指標。

一、是“十二五”期末,第三產業的比例比2010年提高四個百分點。生產性服務業在服務業中所佔比重由2007年的接近30%,提高到40%。

是高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的比例,比2010年提高五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呈現規模。

是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率,比2010年提高10-15個百分點,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提高。

是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單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7%左右,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0%左右。

其中,對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將按照三個分類,逐漸推進,最終,到“十二五”期末,形成不同程度的規模。
  • 第一類是技術比較成熟、產業基礎較好,能夠近期發揮作用的產業(如物聯網及下一代互聯網等產業);
  • 第二類是技術進步很快,有可能在近期有較大發展的產業(如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材料產業);
  • 第三類是近期有發展,但中長期戰略意義更為顯著的產業(如電動汽車產業、生物技術產業)。
馮飛還建議:“根據經合組織(OECD)預測,到2030年,生物技術在工業領域中的應用將占到生物技術總產量的39%,農業領域應用占到36%,醫療保健領域佔到25%,其中工業應用潛力最大。根據這一趨勢,可以考慮適當加大對生物農業和生物製造領域的投入力度。”

另外, 隨著工程減排力度加大,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目前還沒有掌握經濟、有效的污泥處理、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燃煤氮氧化物控制等方面的技術,電除塵器供電電源的控制芯片、袋式除塵器的耐高溫濾料和脈衝閥、脫硝催化劑、高強度抗污染的垃圾滲濾液膜材料還依賴進口,大機組脫硫裝置、脫硝裝置、垃圾焚燒成套設備的穩定性也有待提高。因此,“十二五”期間,相關技術和設備的自行開發生產也將是重點推進的項目。

Monday, October 04, 2010

十二五系列(一) 區域發展與產業升級並重

最近在看十二五的介紹,不同的媒體對這個題目都有不同的解讀.我將會在這裡嘗試轉載一些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文章.第一篇是講中國的經濟圈.所有的大政策,在不同區域的落實會有所不同,而對不同行業而言,政策的拉動力也會有所不同.似乎,十二五的重點區域得益者會是西南經濟圈.由於外資在稅務和政策上有非常誘人的優惠(15%),應該吸引到大量的資金的投入.怪不得富士康等台資大廠大舉投入這區域~ 

其次,中央對海峽經濟區(=福建省)的政策傾斜也會不斷的加強,最得益者非廈門莫屬!最近各大晉江系的體育用品公司紛紛將總部搬去廈門可見一般.

大陸十二五 拼出新經濟地圖
經濟日報 2010.10.04

大陸「十二五規畫」將從明年開始,重點從以往「國強民富」轉為「民富國強」(註:增加國民收入,促進內需),希望從制度上確保民眾得以分享大陸改革開放的經濟果實。


中國大陸已形成八大經濟圈,從京津冀、山東半島為核心的泛渤海經濟圈,到以長三角城市群為核心的大長三角經濟圈,再南下以至海峽西岸城市群和台北為核心的海峽經濟圈,整個大陸從南到北基本形成八個經濟聚集地區,在明年開始的「十二五」規畫中,形成中國大陸全新的經濟地圖。

在「十一五」計畫第四年的2009年,大陸國務院先後公布11個國家戰略層級的區域發展規畫,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等,令人目不暇給。

區域優勢帶動 13億人過好日子

大陸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說:「這些區域性政策的制定,絕不是雜亂無章的,不是說地方的領導一跑,就能夠上升到國家戰略。」范恒山說,作為大陸國家戰略的區域規劃,並非是簡單的地方爭取結果,而是始終按照三個方向推進:加快重點地區發展、落實重大發展戰略、圍繞地區區域開拓空間。

在新經濟地圖形成時,各區域內部的整合、提升、演變,區域發展從來都是一部大戲,小圈圈帶動大圈圈發展的大戲,且已形成東、中、西部並行的新區域經濟版圖,在明年開始的十二五規畫中形成全新的經濟地圖。


中原大學企管研究所教授兼全球台商研究中心主任呂鴻德,長期為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每年執行「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長年走遍大江南北,對於近幾年大陸的區域經濟規畫也有個人的觀察。

他分析,大陸八大經濟圈與十多個區域發展規畫,目的就是要凸出區域優勢(例如內蒙礦產豐富)、發揮地方人力特色(避免每年數以百萬計民工在國內大遷徙),符合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的「和諧社會」概念,讓13億人口都能有好日子過。

不僅如此,原有的區域規畫也被強化和擴大,還有愈來愈多的新版圖被提出。今年7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擴大,範圍從原來的四區擴大到全市,而同一天廈門經濟特區也擴大到全市。

在此之前的6月18日,重慶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是中國大陸內陸第區唯一的國家級新區。

西部的兩江新區,將享受北京當局給予浦東新區和濱海新區的政策,包括對於土地、金融、財稅、投資等領域賦予先行先試權等。

基礎建設開工 拉動經濟主力軍

「這一輪中央政府批複的區域規劃中,並不是著眼於給這些區域多少政策優惠、多少投資項目,而是給予更多的制度創新和實驗的自主權力。」大陸國家發改委官員指出,在區域規劃的背景下,中部六省、成渝地區得到大陸國家資金和政策的高度關注,大量基礎設施建設開工,成為拉動大陸經濟成長的主力軍。

經濟成長速度放緩的東部地區也沒有停下來,如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與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世博會、「大浦東」、迪士尼樂園等計畫,都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現在區域經濟正以全新的概念,帶動中國大陸經濟繼續較快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說:「通過一個小圈圈的促動,進而帶動一個大圈圈,大圈圈與小圈圈之間串連成片,這是刺激經濟的一個創新做法。」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楊開忠表示,隨著城際鐵路和高速鐵路網建設,核心經濟圈進入多元化調整重組過程,全大陸將形成幾個核心經濟圈帶。大陸著名區域經濟學家林淩就說:「在沿海核心經濟圈將得到提升的同時,內地將形成新的極化核心經濟帶。」

更重要的是,這樣一個又一個充滿活力的大小經濟圈,將在「十二五」規畫時期,逐步厚植中國大陸的整體國力,朝著胡錦濤9月初在深圳經濟特區30周年慶典上所宣示,在2020年將中國大陸全面建設為更高水準小康社會的中期目標。

Monday, September 20, 2010

如果Smartphone的潮流是一個大浪,哪一個segment最應被看好的呢?

週末參加了一個聚會,被人問起,如果Smartphone的潮流是一個大浪,哪一個segment最應被看好的呢?這個問題不錯,值得思考!
  1. 營運商(Operator)
  2. 電訊設備商(Telecom Equipment Manufacturer)
  3. 手機製造商(Phone Manufactuer)
  4. 賣手機的店(Retailer)
  5. 內容供應商(Content Provider)
假設地點在中國,我的答應是...

短線:賣手機的店>手機製造商>電訊設備商
中線:內容供應商>營運商
長線:營運商

在香港沒有專賣手機的上市公司,退而求其次,手機製造商.我在想....如果市場預計中國的3G手機2010年出貨量比起2009年大幅上升(內地去年的3G用戶約1500萬戶左右,今年有望增至6000萬),誰會是得益者?
  • 做2G的肯定沒有前途,雖然量大,但是競爭也大,毛利只會越來越低.3G才有前途
  • 幾款3G制色中,EV-OD、WCDMA或TD-SCDMA之中,那一個優勢好呢?應該是TD-SCDMA,因為是中國的制色,技術未成熟,來自國外的競爭比較小.
  • 3G手機的推廣肯定是depends on 營運商的order和補貼.那麼,那一個營運商最"心急"?以政治任務看,中移動肯定要大力推TD-SCDMA手機!做TD-SCDMA手機應該最有優勢.有量也有毛利.
  • 從TD-SCDMA的手機製造商中,誰會是最大得益者?
首選肯定是中國無線(2369),雖然目前估值合理,未來需求和產能大幅上升(今年產能預期可大幅增加至500萬至600萬部),但是已經不是很便宜了.加上毛利的壓力,估值可能向下調;此外,我對TCL通訊這家公司沒有興趣;至於比亞迪電子(285),從2010年半年業績看,銷量和盈利都大幅上升,又成功切入ODM市場,加上又是Nokia的TD-SCDMA的指定生產商,而且軟件和設計是完全自主開發的(毛利高,競爭力強).以現值HK$4.3(PE~10),絕對有被重新估值的機會!

另外,我相信如果今年需求量以倍數地大幅上升,很多大中小山寨機都急需加大產能,以他們的性格,一定不會自己開廠、買設備,而是選擇代工生產.以比亞迪電子的組裝生產能力,短期內營業額一定能大幅上升!

九月新股潮:暢豐車橋(1039)

暢豐車橋是我較喜愛的工業股類型.和信義玻璃一樣,暢豐車橋做的是Aftermarket的產品,如果看好未來中重卡的銷售趨勢,這一類做Aftermarket,尤其是consumable parts的公司是非常可能吃盡這一浪的利潤.

行業分析

行業.銷售複合增長率(2003-2009)
  • 中卡:11% (08/09為+25%)
  • 重卡:16% (08/09為+18%)
行業.車橋維修市場佔整體零部件維修市場的百分比為20%
  • 08/09中卡保有量:+3%
  • 08/09重卡保有量:+18%
行業.車橋維修市場平均複合增長率(依弗若斯特沙利文2015年預測)
  • ~8.5%
暢豐車橋分析

成本結構
  • 原材料    83% (估計09/10+66%)
  • 直接勞工成本 6%  (估計09/10+57%)
  • 製造費用   11% (估計09/10+144%)
Average +71%.以暢豐的銷售增長,應該可以cover成本的上升.不過,佔約17%的直接勞工成本和製造費用的增長趨勢應該是很難利用加大生產規模加以吸收的.

銷售預測
  • 車橋零部件佔總銷售由2008年的53.4%到2010半年的65.3%
  • 橋總成佔總銷售由2008年的46.6%到2010半年的34.7%
  • 車橋零部件09/10增長率估計+95%
  • 橋總成09/10增長率估計+44%
銷售渠道
  • 省級分銷商 08年12 -> 09年25(+ 108%)
  • 一級分銷商 08年113-> 09年192(+ 70%;1:9.42->1:8)
  • 二級分銷商 08年269-> 09年412(+53%;1:2.38->1:2.15)
  • 專營店 33 (25間省級分銷商 +8間一級分銷商,應該是店中店 )
  • 以中國西南和北部(佔總渠道~60%)發展最快
似乎暢豐車橋不急於在上市前overexpand 銷售渠道,不錯!

產能(至2010年)
  • 各項零部件現時(09)平均使用率:77%-89%
  • 估計09/10平均產能增長:+ 78%
  • 半軸:+500%
  • 制動鼓:+200%
  • 差減速器總成:+67%
  • 橋總成:+50%
  • 沖焊橋殼:+30%
  • 轉向節:+25%
  • 平衡懸架總成:+20%
  • 鑄鋼橋殼:+13%
  • 半軸:+13%
總結
  • 應付帳/銷售比例由08年的36%大增至2010半年的47%.以目前的銷售預測,估計10年全年約67%.非常誇張!正常來講,存貨週轉天數下降和應付帳大增上升很難令人理解.我想到的唯一解釋就是可能果暢豐車橋在上市前要求各分銷商大量吃貨,同時同意它們"遲找數".(只是我個人的猜想而已!!!)
  • 明顯的,暢豐車橋估計未來的增長點在半軸和制動鼓上面.也就是說車橋零部件部份的銷售將大大跑贏橋總成部份.從盈利方面分析,車橋零部件的毛利率(35%)比起橋總成(25%)多.因此,有理由相信它的盈利會再創新高.
  • 暢豐車橋的各項數字都很合理、business model清楚又簡單,但是應付帳/銷售比例是它最大的風險(=銷售數字可能不是真的sale-thru figure).雖然估值合理,但我應該不會大手認購.少買怡情算了~

Monday, September 13, 2010

九月新股潮:美即(1633)

九月底開始,很多新股上市.不過,大部份定價不菲.水位不多!雖然招股書多到看不完,但每"看完"一個公司也是一種享受~

美即(1633)

每股盈利0.1375, 以HK$2.4-HK3.4定價,預測市盈率17.4-24.7.相信會以HK3.4定價.估計已經完全反映2010年的盈利.至於和韓佛的合資產品,要到2011年才能供貨.因此上市後水位有限.除非市場給予它超高的估值.

對於美即(1633),銷售增長率的確非常非常的超卓(面膜行業平均增長率約31%,它是69.2%),不過當中的risks也不少.以其business model來分析,腦中幾個問號...
  • 非常依賴GZCCL幫它生產.它今年的production capacity相信應該已經爆了.新的廠房要到2012-2013年才能供貨.這兩年內抓住它生命線的是GZCCL,如果GZCCL供不了貨,或者為其他品牌供貨,或GZCCL自己出產品.美即這種還沒有建立強大品牌的新貴可以很快玩完!
  • 和韓佛合作...賣的是人家的產品.和高級代理商有甚麼分別?以堂堂中國最大市場佔有率的面模品牌(15%,2nd 是OLAY 10%),為甚麼要為韓國品牌做代理?(而且獨家代理權是給合資公司的,一人一半)為甚麼不多做點研發,推出多一些自己的產品?真是奇怪!!
  • 韓佛是做OEM起家,然後推出自己品牌的產品.而且在中國也有銷售渠道(廣州有一家叫韓佛化妝品有限公司,不知是真是假~).有產品有渠道,為甚麼要選擇和美即合作?即使這廣州公司是假的(大陸冒名的很多),但韓佛是做OEM起家,研發能力強,和它合作經營渠道,等於引入潛在競爭對手,是為不智!
  • 雖然簽50年合作合同,但是雙方解約只需一個月.感覺有點太兒戲了!
雖然美即的商業模式不太合理,不過有概念,加上集資額少,適合短炒的專業人仕~

Wednesday, September 08, 2010

台灣的投資機會

台灣現在的情況和剛開放自由行的香港相當相似.作為投資者,是時候多留意合適的投資機會.除了大型指數股(ECFA)、零售股之外(短短一年多以來,中國已經超越了日本,成為台灣最大的旅客來源),以商業地產為主的地產股可能是另一個投資亮點!

商用不動產成交價量大躍進 店面交易量增4成、辦公增2成
後ECFA招商團隊啟動 陸資、外資及台商在台投資熱潮再起
來源: 聯合新聞 2010/09/02

為了開創投資能量,政府近來積極祭出重大政策招商,而在利多招喚下,的確有效刺激台商、陸資(= 中國資金)在台投資意願,而在這波投資大錢潮的帶領下,間接引爆商辦、店面市場交易熱。以日前行政院成立的全球招商團隊分別在北中南及花東地區一連舉辦了5場說明會,回響皆十分熱烈,其中首場在台北就吸引了500餘家的國內外企業參加、吸金15億,至於陸資方面,據了解光在7月就有12家陸資企業核準來台,為去年7月開放陸資後的單月新高。

永慶房屋研展室協理黃增福表示,這波投資熱潮正是導致近來商用不動產氣勢銳不可當的主因,再加上連續的公開標售案,更在多方金主的角逐競標下,造就了店面、商旅及辦公大樓的超高人氣,也使得成交價量持續飆高,根據永慶房屋成交資料統計,今年1-8月台北市店面的成交量已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近 4成,6千萬以上店面成長1.1倍更為驚人,年均價也從每坪91.7萬漲到104.2萬,漲幅13.7%。

商用不動產需求增 店面、商辦交易熱 價量同步成長

黃增福指出,今年陸客大幅成長躍居外國旅客來台首位,未來陸客自由行開放後,對店面及旅館飯店的業績貢獻將更加龐大,看準這波陸客商機,飯店業者不惜重金高價搶標,使目前商旅的投資及改建案大增;同時,店面交易也相當熱絡,精華商圈及知名夜市的店面更是燙金,高總價成交案件也大為成長。

他進一步分析,陸客快速成長、零售營業額好轉及連鎖業展店增加,是今年店面交易量大增的主要原因,而好地段的高總價店面價格漲多吸金,只要一上市就已經有多組買方等著卡位了。

除了陸客為台灣房市挹注動能外,陸資亦是能量的推手。觀察陸資來台投資的狀況,從去年7月開放以來,截至今年7月底已累計70件,投資金額達34億元以上,7月投資件數更增加至12件,為開放陸資後的單月新高。黃增福表示,在全球招商啟動後,將可望吸引更多陸資企業來台,加上近來各路資金蜂擁投入標售市場正掀起一連串的帶頭作用,個案創高價成交將各區行情不斷刷新,可望為近幾個月交易冷清的中小型辦公注入更多活水。


^表中的98年=2009年/99年=2010年

根據永慶房屋成交資料統計,今年1-8月台北市辦公大樓的成交量仍較去年成長21%,辦公價格也從去年年均價的每坪43.1萬漲至48.1 萬,漲幅11.6%。黃增福分析,去年金融海嘯過後,辦公產品市況冷清,所以今年價量才有機會同步回升,但整體交易量仍然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不過在最近的指標商辦標售熱銷下,也逐漸帶動了辦公大樓買氣。

政策利多、投資熱潮 開啟商用不動產的長遠發展契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為加速國內產業與國際接軌,政府鼓勵全球企業來台投資,這兩年來釋出的政策利多不斷,包括兩岸直航、開放陸客、陸資來台,到調降遺贈稅及營所稅,以及近期的ECFA簽署及招商團體成立,皆展現了政府擁抱投資的決心,而這些利多也正逐步發酵。如經建會首波招商目標 4344.17億元,涵蓋全台重大建設、新興產業及十大服務業,在對岸及國內五場所舉辦的招商活動,吸引國內外企業熱烈參與,工商界普遍給予正面肯定,在台投資熱潮即將引爆。



黃增福表示,景氣回溫帶來企業擴編,而且國內資金充沛,無論在商用不動產投資或辦公大樓租賃需求,勢必大為增加,如今再加上這些產業政策優惠方案及招商活動,將帶來全球企業來台投資的加速擴增,對台灣商用不動產的長遠發展帶來無限契機。而結合研發、設計、生產、物流、居住等多功能的新興科技園區、市區精華商圈的A級商辦大樓和店面,將成為全台房市發展的重點潛力區,放眼國際市場絕對是備受矚目的新投資標的,以及各企業集團及投資人爭相進駐的首選。

Monday, August 30, 2010

比亞迪(1211):重新估值?!

之前寫了一篇有關比亞迪的文章,也於HK$52左右買入第一注.不過,隨著業績的公佈,比亞迪的股值被大幅調低.原因歸納為...
  1. 比起其他汽車股(PE約 13-15),比亞迪的估值過高
  2. 電動車銷售仍然太少
  3. 第2季業績比起第1季大幅放緩.擔心下半年銷售也沒法上來.加上,其他車廠第2季銷售沒有它放緩的那麼嚴重
  4. 大幅調低2010年的銷售目標至60萬輛(-25%)
  5. 沒有被國企能源車聯盟招攬,市場擔心它被邊緣化
  6. 雖然手機部件及組裝部份表現亮麗,但是其他competitors的PE也不過10左右,加上毛利低,比亞迪的估值過高
  7. 銷售網的部份4S店退出,渠道壓貨之聲不絕
  8. 在討論區,比亞迪汽車質量和服務的投訴不斷增加中
  9. 市場分別傳聞比亞迪將會進軍:家電/Notebook,給人不務正業的感覺.
  10. 負債上升,銷售放緩,太陽能投資增加,現金流有很大的壓力.短期有集資的必要.
現在看,買的價格是貴了.但是當時買的理據仍在,只是業績和市場變化改變了大家對比亞迪估值的共識.這是一個 re-valuation的過程.要準確地把握並不容易.

比亞迪2010年半年業績

汽車
  • 佔總銷售54%; 銷售變化 +46.34%
IT零部件
  • 手機部件及組裝:    佔總銷售38%; 銷售變化 +72.833%
  • 二次充電電池(鋰/鎳) : 佔總銷售8%;  銷售變化 +6.13%  (太陽能銷售計入這部份)
汽車部份的銷售明顯的比預期大幅放緩(之前估計+ 70%),但是由於手機部件的銷售比預期大幅上升(之前估計+ 20%).加上本是處於弱勢的二次充電電池部份,加入了太陽能的銷售,因此也比預期大幅上升(之前估計 -20%).於是,整體的表現不是太難看.

比亞迪,從新估值?
  • 從去年的P&L看來,比亞迪已經初步進入規模生產,而且成本控制的特別好.從2010年上半年看,估計EPS可以增加20-25%(~HK$2.41).
  • 其他汽車股PE大約13-16左右;佔45%的估值
  • 其他手機部件部份,參考比亞迪電子的估值,PE約10;佔40%的估值
  • 二次充電電池部分的亮點是太陽能電池業務,估值可以參考卡姆丹克太陽能 (712).不過,比亞迪是total-solution provider-從晶硅、硅片、太陽能電池、組件到太陽能電站,而卡姆丹克太陽能則主要提供單晶太陽能晶錠.是晶片製造商,所以毛率應該比比亞迪高).PE大約20-25左右;佔15%的估值
很多分析員開始以"理性計算",如上述情況一樣,將比亞迪拆件分析和給予估算(當然,他們所用的分析工具比我複雜得多!!).如是,在市場氣氛不變、其毛利率得以保持的情況下,比亞迪的"合理"PE大約在12.7-14.7之間,股價只值HK$31至HK$36之間.但是,之前市場共識對比亞迪的估值並不是如此計算.可見一旦失去新能源的概念,市場對比亞迪估值"迅速"回復理性!

不過,如果比亞迪的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業務在下半年能有所突破,比亞迪又會"迅速"列入新能源的大家庭,得以享受較高的估值.作為散戶,真的需要"密切"留意事態的發展!!

Monday, August 16, 2010

台灣 - 得益於中國不斷輸出的善意

當焦點仍然對正國民黨和民進黨的之爭時,台灣企業界正靜悄悄地得益於源源不絕的中國採購團.自從馬英久當上總統以後,中國對台政策已經變得很明顯了-就是大力促進兩地民間/官方的互動,以輸送經濟上的利益來提升和鞏固台灣民間對中國的依賴.在亞洲,中國的確擁有強大的經濟推動力,任何國家/地區都不應拒絕和中國在經濟上有交結,否則自身的發展就很難跟得上其他國家/地區

以香港為例,中國對港開放自由行,為香港提供源源不絕的買家,促成多隻本地零售十倍股.對於台灣,得益的顯然是工業、農業和
旅遊業.一旦台灣立法院通過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台灣企業將得益不少.


^台灣加權指數昨天報 7941.22

廣東團在台採購將破60億美元
資料來源: 聯合新聞網 2010.08.16

廣東省長黃華華今天說,此行來台採購金額將超過60億美元,創各省來台採購最高額,他也將大力支持貿協明年在廣州市舉辦台灣名品展和設立台灣名品城。

黃華華率領「廣東省經貿文化交流團」約45人下午抵台後,與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會談。

王志剛說,大陸致力於擴大內需,廣東省也要強化擴大內需,黃華華曾表示,要協助台商從加工出口轉型到大陸內銷市場,貿協相當關注。

他說,去年貿協在台商聚集很多的廣東東莞市舉辦台灣名品展,很多當地台商參加,參加的消費者有36萬人,成效很好,創造2.8億美元的銷售業績。

他說,準備明年在廣州市舉辦大型台灣名品展,並在廣州市籌畫成立台灣名品城,建立台商商品銷售管道。

王志剛說,廣東此團規模很大,前所未有,廣東省高層官員有45人,21個地級市官員參加,參加採購的廣東企業有68家,超過千人,此行採購規模也很龐大。

他還說,廣東是台資企業聚集最多的省分,廣東也是台灣非常重要的出口地,去年台灣出口總額,廣東約占19%,出口廣東金額高達390億美金,今年比去年高,成長30%以上,台灣享有順差300億美元。

王志剛說,廣東既是台灣的投資大省,也是出口大省。

黃華華說,今後貿協將在廣東舉辦更大型的展覽,還要興建台灣名品商貿城,廣東將大力支持。

他說,廣東這幾年的發展,受到台資大力協助。到目前為止,廣東吸收台資554億美元,台資實際投入469億美元。

黃華華說,去年廣東和台灣的雙邊貿易總額達到380億美元,其中台灣出口到廣東340億美元,從2006年開始,台灣從廣東得到300億美元的順差。

他說,台粵雙方貿易進出口占兩岸貿易進出口的三分之一,廣東對台貿易最活躍,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他對於台灣工商企業界表示衷心感謝。

黃華華說,這次來台舉辦「台灣廣東週」活動,其中有經貿活動、雙邊活動、旅遊活動、宣傳推介活動。

他強調,江蘇團上次來台採購42億美元,這次廣東團在台採購將突破金額60億美元,廣東團來台分為1個主團、27個分團,超過千人。

他說,此廣東交流團是各省來台規模最大、人數最多和採購金額最多的省份。

兩人結束會談後,兩人雙方互贈禮物,王志剛贈送七彩玉石花瓶和台灣伴手禮魚鬆、海產加工食品,黃華華回贈廣東肇慶的端硯和汕頭的抽紗。

出席會談的還有廣東省各台商協會相關負責人、台灣工商業大型企業代表等。

之後,王志剛在台北世貿聯誼社33樓設宴款待黃華華一行人,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立法院長王金平等人受邀參加。

連戰說,台灣今天經濟面臨嚴峻的挑戰,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未來在立法院通過後,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他還說,大陸改革開放後,廣東經濟成長快速,如今廣東是大陸的首富之省,這次廣採購金額超過60億美元,未來台灣、廣東會加強經貿合作。

王金平說,希望明天立法院臨時會能順利通過ECFA、智慧財產權保護協議、陸生法,讓兩岸合作交流更加緊密。

大陸方面,出席晚宴的還有廣東省副省長劉昆、政協副主席徐尚武、秘書長唐豪、廣州市長萬慶良等人。

台灣方面,出席的還有立委朱鳳芝、費鴻泰、丁守中等人,全國商總理事長張平沼、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焦佑鈞、中華民國銀行公會理事長張秀蓮、中信集團董事長辜濂松等人。

廣東發動萬人遊台灣
資料來源: 聯合新聞網 2010.08.16

「台灣廣東週-萬人遊台灣首團」歡迎儀式今天在台北舉行,首度率團訪台的廣東省長黃華華說,8月將再有一個萬人團,預計到8月底來台旅遊將達2萬人。

儀式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觀光局長賴瑟珍、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總會理事長姚大光等人參加,現場有2000多人參加,相當熱鬧。

賴瑟珍說,從現在開始到8月底將啟動廣東萬人遊台灣,非常感謝廣東的支持。廣東在大陸各省創造GDP是第一名,廣東已經變成大陸出境遊非常重要的地區。

她說,從2008年7月啟動大陸旅客來台之後,從廣東到台灣旅遊人數已達23萬人,在大陸各省市來台旅遊人數居第二位。

賴瑟珍說,廣東也是台灣人非常喜愛的旅遊地點,廣東的旅遊資源、人文和美食,深受台灣人喜愛。明天台灣和廣東業者將進行旅遊合作和協議簽署,有助於促進台灣和廣東雙向交流。

黃華華說,2009年廣東組團赴台旅遊達12.5萬人次,約占大陸組團赴台旅遊的1/5,今年廣東組團赴台旅遊人數持續增長,達到8萬2000多人次,預計今年將突破18萬人次。(按:根據台灣觀光局統計,去年抵台旅客439.5萬人次,增長14.30%.中國遊客只佔3%左右.不過,中國遊客的購物力最強,每人每日平均購物花費117.50美元)

他說,台灣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台灣與廣東旅遊合作前景廣闊,8月廣東萬人遊台灣活動,有廣東省13家旅行社組織超過1萬廣東旅客到台灣旅遊,可增進粵台旅遊經濟。

黃華華誠摯地向廣大的台灣遊客發出邀請,歡迎他們到廣東觀看11月舉行的廣州亞運會。

Friday, August 13, 2010

從聖元奶粉事件看中國奶粉行業和澳優(1717)

八月初,有媒體爆料稱,有三位在武漢的女嬰身體出現性早熟特徵.而他們都一直食用聖元"優博"奶粉.所以有人懷疑聖元奶粉含有激素.雖然現在還沒有證實,但"激素門"已經被內地媒體炒得熱乎乎的(連本港電視台也去採訪了一位家長!).不過,媒體在掘新聞的同時,也對奶粉行業作很多深入的報導,提供我們了不少有用的資訊,有助加深我們對行業的了解.

奶粉製作:

嬰兒奶粉:將牛奶模擬成母親的奶
  • 牛奶裡面乳清蛋白與酪蛋白的比例是2:8,而人奶裡兩者的比例是6:4,可見想把牛奶模擬成母親的奶(嬰兒奶粉),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是提高乳清蛋白的比重.而生產奶酪(Cheese)尤其是乾酪時,就需要用酪蛋白,用完酪蛋白之後剩下液態乳清.加了以後,乳清蛋白的比重就可以大大提高同時,牛奶裡灰分比人奶要高,灰分(=minerals and refer to ash)去掉這一環節叫脫鹽.由此可知,脫鹽乳清粉是配方奶粉的最主要原料.
  • 乳清液是奶酪的副產品.Euroserum公司的數據顯示,每10升牛奶可製成1千克奶酪,以及9升乳清液.乳清液含有牛奶中乾物質的50%,主要是乳糖、蛋白質和礦物質.
  • 在進口乳清粉後,國內企業再將之與從各種途徑得到的奶粉混合在一起攪拌,然後加上各種有利於推廣的所謂營養成分(e.g. 維生素、DHA、ARA)之後,嬰幼兒奶粉就大功告成了.而這個生產過程的專業術語叫法混合.相反,歐美等國製作嬰兒配方奶粉時,一般用濕法混合,即在液態奶中加入乳清液,然後噴乾製成.
  • Euroserum公司正是全球乳清粉的最大生產企業,也是聖元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
陷阱(一)
  • 歐美將生產完乾奶酪後的液態乳清用作嬰兒奶粉增加乳清蛋白的原料,但必須經過脫鹽環節,去除牛奶裡的灰分。相比之下,國內沒有多少干酪生產,乳清需要大量進口。但這些引入的廉價乳清往往未經過脫鹽工序,而是直接加工成乳清粉.所以,進口不一定好,還好看品牌有沒有處理脫鹽工序!!!!
陷阱(二)
  • 奶牛產奶大致可分為初乳與常奶.前者激素含量很高,根據國際標準初乳是不能食用的;後者激素含量很低。可是,國內有奶粉廠商用低價購買初乳噴制的奶粉,做成產品同樣叫進口奶粉,甚至還著重告訴你,這是很稀罕的初乳.真的很奸妰!!
  • 中國的奶牛很少使用激素,不是因為這樣安全有保障,而是因為激素太貴,尤其是在原奶價格低的時候,很不划算.所以在國內養的"國產"奶牛反而比較安全,真的想不到!
奶源:
  • 歐洲比較保守,認為奶牛產奶量10噸左右是極限,不應該追求更高產量.
  • 美國人自認為對奶牛各階段體內激素分泌與產奶規律掌握很完全,一度放開激素控制(現在相對過去已經保守一點了),相信自己控制各階段激素干預的能力,通過這些手段,產奶量能到15噸.不過,歐洲人覺得,這樣產出的牛奶,看起來主要成分都沒問題,但含量極其微小的生理活性成分有變化,不是好牛奶.
  • 紐西蘭和澳洲這些國家,平均產奶量6-7噸.認為沒太大必要使用激素.如果真的想提高產奶量,改善奶牛的吃住就夠了.加上紐西蘭對使用激素生長促進劑(HGPs)餵養奶牛實行嚴格的法律限制,這也意味著紐西蘭生產的牛奶或牛奶產品並不需要定期接受質量檢測.看來還是紐西蘭和澳洲的奶源比較可靠!!(歐盟沒有規定要檢測激素)
進口奶粉:
  • 2008年8月,中國奶粉進口量僅為4685.799噸,9月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之後,奶粉進口量上升至6779.644噸,同比上升44.6%.此後數月,奶粉進口量仍然保持大幅增長狀態.2009年,中國進口奶粉為12萬噸,今年預計達到14萬噸.年增長超過16%.
  • 進口奶粉主要為兩種產品.其一,是所謂的大包裝工業用奶粉,該產品一般用於乳製品、餅乾、糖果、雪糕冷飲等食品的生產;其二,是一些調製好的半成品奶粉,完成了70%的配方,剩餘的一些不穩定的配方如維生素等,則在國內完成調製.
  • 大包工業奶粉在進口奶粉中所佔份額最大,超過90%以上.所以,進口的半成品奶粉,只佔總進口量的10%.
  • 一般而言,國內每噸大包裝奶粉的成本比進口奶粉的到岸價要高出幾千元.因為,在外國每頭牛產奶量均在9-10噸左右,而中國的則只有4噸左右.
聖元"激素門"事件中透露出各大奶粉原材料公司、奶粉品牌公司的關係:
  • 根據聖元自己我說法,聖元系列產品中所使用的奶粉目前全部來自於紐西蘭恆天然公司,之前使用過歐盟法國Euroserum公司的;乳清粉則全部來自歐盟法國Euroserum公司.不過,被記者發現Euroserum一度一站式供應聖元奶粉和乳清粉.而現在的"懷疑問題"奶粉也說不清是聖元自己(在法混合時出事)或Euroserum或恆天然.還要跟進事件的發展.
恆天然(Fonterra)
  • 中國進口奶粉主要來自紐西蘭和澳洲,其中紐西蘭約佔70%.而這其中,70%又來自於恆天然(Fonterra)如此算來,在中國的進口奶粉中,恆天然佔據了50%左右,非常利害!所以,如果它的產品出問題,整個中國奶粉業的業者都有可能被掀連.
  • 恆天然(Fonterra)的業務主要有牧場、原料粉進出口業務、消費乳品業務和餐飲業務四大塊,貫通了整條乳品產業鏈.高端奶粉品牌方面,則有“安滿”、“安怡”.不可不提的是,恆天然是三鹿奶粉的股東,擁有三鹿43%的股份(2005年注資了8.64億元人民幣).當然,現在已經全軍覆沒了.
Euroserum公司
  • Euroserum公司是全球乳清粉的最大生產企業(脫鹽乳清粉是配方奶粉的最主要原料),其乳清粉原料佔全世界市場份額30%以上.
  • 不過,Euroserum的記錄却很差.僅2008年3月,國內各類企業進口的Euroserum乳清粉中,就有1075噸被海關認定為不合格,原因多為"蛋白質含量超標",涉及金額近600萬美元.其他原因還有,被檢驗出有阪崎腸桿菌、有使用化學物質過氧化苯甲酰等等.在短短3年期間,Euroserum在一個海關那兒出現問題的乳清粉至少就有1381.7噸.名聲是不是配不上世界一流乳清粉生產企業??
  • 根據業內人仕表示,國內伊利、蒙牛等公司都是Euroserum的客戶.連國產牛奶品牌都無法避免.
看來,兩家所謂"大型、著名、可靠"的外國供應商,其實record都不是很好.如果調查真的發現問題是進口原材料,國內家長還會迷信國外的"優質"奶粉嗎?這些"洋奶粉"的光環還能保持嗎?

事件和澳優(1717)的關係

看到Euroserum這公司名稱時,有點熟悉的感覺.在進一步了解時,發現原來Euroserum於2000年被法國愛特蒙公司收購了.澳優將推出的合資品牌-歐愛達力(Nactalia)是和諾帝柏歐(Nutribio)合作.而諾帝柏歐則是由索迪雅集團(Sodiaal)和愛特蒙聯盟 (Entremont Alliance)擁有.在愛特蒙聯盟裡,Euroserum是唯一生產乳清粉的企業.因此在有理由相信乳清粉會由Euroserum提供.一旦問題是來自Euroserum,澳優這場"變身/正名"遊戲會變成引火自焚.除了經濟損失嚴重以外,也失去一個發展的機會.到時,就只能再靠Murray和Tatura來為其品質背書了.可能是這樣,澳優的股價一直上不去.而且於星期五更大跌3.3%.不知是否和這事有關呢?雖然現在還不知道事情是不是真的和聖元奶粉有關.但是,買了澳優和蒙牛的朋友需要密切留意事態的發展~

資料來源和部份文章內容來自:21世紀經濟金羊網澳優Cornel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