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美國的上市公司,這才發現,很多企業都是通過資本運作,收購、整合和管理旗下品牌,達到快速成長的目的。它們擅於財務管理、收購合拼,善於通過一系列不同定位的品牌搶佔市場,無論是在商業模式和市場推廣方面,都很值得我們學習。這些企業無處不在,快速時尚界有之前寫過的Gap Inc.,旗下品牌有The Gap、Old Navy、Banana Republic等;休閒戶外品牌有越來越壯大的VF,不少港人熟悉的品牌包括The North Face、NAUTICA、Lee、Jansport、Wrangler就屬於它旗下。近年比較矚目的收購是在2011年,以每股US$43買下Timberland,將之整合到Outdoor and Action Sport部門下,為集團提供豐厚的盈利。
VF Corporation旗下的品牌 |
反觀中港企業,成長多來自自身的產品和服務,成功通過收購壯大自己的例子不多,著名的利豐近年業績也不好(雖然利豐注重的是供應鏈)。VF的近年的成功,很大功勞在於2000年以很便宜的價錢收購了當時面臨破產危機的The North Face,可見收購時機的掌握非常重要。
談到The North Face,香港人對它應該不陌生。在外國,The North Face是一線休閒戶外運動品牌,形象專業,而且不少產品必須通過他們支持的專業運動員的實地測試,才能投入市場。但在香港,品牌絕對稱不上一線休閒戶外品牌,充其量只能算是二線。如此落差,主要因為The North Face之前將代理權交了給羽絨城,它們在品牌經營上做得不太理想,零售點不多,專門店更加沒有。最近,將代理權回收,自己經營,還開始開自己的專門店,相信將有另一番景象。再細看Gap Inc.和VF的經營手法,其實大同小異,都是通過Brand Portfolio Management,充分利用旗下高、中、低定位的品牌,搶攻不同market segments。有趣的是,他們在美國境外的擴張,不是大事擴張零售業務,就是開展特許經營,箇中原因,值得細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VF的年報。
雜談了一些美國企業的觀察後,談談最近的自己的投資。月前,因為不看好大市整體向上的動力,所以減持了大部份ETF,選擇以少數二三線股,輕裝上路。雖然目前沒甚麼大進帳(主要沒有買中爆升板塊),但在沒有花太多時間管理和研究的情況下,回報尚算可以。未來一段時間,會嘗試加碼部份持股,摸著石頭過路。目前市底不差,只是資金不足,買股要有耐性。
2 comments:
要擴展業務,相信收購是最快捷的途徑
因此,成功企業總離不開收購來擴展業務
香港市場太細,香港本土企業沒有培養出世界性的品牌,最多是區域性的,好像佐丹奴、周大福等,收購其他品牌的效益不大。同時,也看不到有專做品牌管理的投資控股上市公司。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