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決定前, 重溫一次Peter Lynch 的 One Up on Wall Street, 理清了一些思路.
金融市場在日後的business model必定和現在的大為不同. 盈利模式也會相對調整. 以前匯豐銀行的"市場專利" - 利用goodwill以便宜的方法收購其他金融資產以達到快速成長的模式也很難重現. 我相信即使以後在經濟好轉的時期也很難實現.
加上, 最近管理層的進退失據. 很難相信匯豐可以被重新定位為"高增長/增長股". 因此, 決定如下
- 維持手上的匯豐銀行股份
- 不參加供股
- 將供股所需資金買入盈富基金(雖然盈富基金必須強制性參與供股, 但只佔15%左右.. ok) 或恆生H股ETF
我相信以3-5年的時間來看, 盈富基金的回報應該比匯豐好. 而且, 如果市場繼續轉壞, 買盈富基金的防守性會比匯豐好很多.
其實供不供, 倒像是opportunity cost的問題多一點~
金融市場在日後的business model必定和現在的大為不同. 盈利模式也會相對調整. 以前匯豐銀行的"市場專利" - 利用goodwill以便宜的方法收購其他金融資產以達到快速成長的模式也很難重現. 我相信即使以後在經濟好轉的時期也很難實現.
加上, 最近管理層的進退失據. 很難相信匯豐可以被重新定位為"高增長/增長股". 因此, 決定如下
- 維持手上的匯豐銀行股份
- 不參加供股
- 將供股所需資金買入盈富基金(雖然盈富基金必須強制性參與供股, 但只佔15%左右.. ok) 或恆生H股ETF
我相信以3-5年的時間來看, 盈富基金的回報應該比匯豐好. 而且, 如果市場繼續轉壞, 買盈富基金的防守性會比匯豐好很多.
其實供不供, 倒像是opportunity cost的問題多一點~
2 comments:
似乎都係. 好過俾大戶玩死!!!
沒辦法, 港交所所定的遊戲規則的確如此, 散戶唯一的選擇只是 "不投資股票", 似乎也很難...
重要的是, 要接受"匯豐神話"的失敗,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