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中全國發佈的一系列的消息以來,不少評論指出中國將進入黑暗的「KBG」時代,而習近平將集大權於一身,控制輿論,打壓異類(包括黨內黨外),進一步強化保守的左派力量,政治改革從此停滯不前,甚至倒退,甚至影響經濟發展。我對這種說法有所保留,甚至持有相反的看法。這次的三中全會,主調應該是權力重組,打破國企壟斷(即打擊利益團體的金錢來源),通過一連串政策增強改革的力度。相信這屆三中全會的一些決定將令中國進入「不確定的末來」,這時打算抄底/全面看好中國市場的投資者,更加需要多了解中國政治的大方向,戒急用忍。
兩個焦點,中央集權
這次三中全會(三中)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自從體制改革以來,中央權力逐漸下放,加上股份制改革、
如今改革小組牌面看是屬於中央層面的,權力大很多,相信改革的速度也將快很多。但一如以往,權力平衡的破壞和重建都會扯動各方人馬的神經,這次相信也不例外。在中央重新掌權的同時(如果成功),將會再次引發一連串政壇的震盪,另一波走資潮應該避免不了,希望中國股市從此一帆風順的投資者,想法並不實際。
至於國家安全委員會,暫時看不明白。對外有如此急切需要通過那麼上層的組織對抗「外來勢力」嗎?我想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因為各方已利益集團已經深入公安、軍方高層,中央應該是藉國安委為改革小組護航,收回地方「軍閥」的勢力,掃除改革障礙。
以上見解都只屬猜測,因為兩個組織的人事架構尚未公佈。誰來負責,絕對影響這次改革的成效。不過,行文至此,昨天股市已經不理三七二十一,狂升贈慶,幾乎所有板塊都被解讀成三中全會的受益股。尤其是中資保險股,因為國企末來要上交百份之三十給社保基金(至2020年),引發無限暇想,整個版塊被炒起。但是,這舉動不是因為中國人口老化加速、社保基金投資回報低,而向因壟斷而賺錢的國企做出的資源再分配行為嗎?國企盈利上繳部份増加,不是會影響PE嗎?但不少國企也照升可也,可見解讀股市並不容易。
投資組合方面變動不大,上月加碼的二三線股表現有升有跌,本來沒甚麼大進帳,但計入昨天的大升市,利潤居然不錯,這次升市動力很足,應該不會太短癮,今日已加碼指數ETF和買入部份落後指數成份股,坐一回順風車。不過,如文所言,三中全會很多人事安排尚未公開,不少政策的執行機構也未落實,需要小心看待,即使落實也不見得一帆風順。不過,我相信這次「升市」可能是近一二年內的唯一大機會,需要好好把握,但也要有套利的安排,不能坐貨太久。
至於國家安全委員會,暫時看不明白。
以上見解都只屬猜測,因為兩個組織的人事架構尚未公佈。
投資組合方面變動不大,上月加碼的二三線股表現有升有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