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30, 2011

重慶:中國工業產業鏈對歐洲的延伸

昨天有很多對「渝新歐國際鐵路」進行全線測試的報導.「渝新歐國際鐵路」由重慶出發,經達州、安康、西安、蘭州、新疆的烏魯木齊,然後向西過北疆鐵路到達邊境阿拉山口,進入哈薩克斯坦,再轉俄羅斯的依列茨克、白俄羅斯、波蘭,直達德國杜伊斯堡.估計今年3月份通車,初期每週一班.



根據重慶日報表示,28號的測試路線是從重慶始發,經陜西安康、新疆烏魯木齊,到達邊境口岸阿拉山口,再由哈薩克斯坦的十月城,轉俄羅斯依列茨克,最後抵達莫斯科,全程8120公里,沿途均不停靠,預計運行時間為11天,較以前節省了近2/3的時間.

重慶除了是西部的交通樞紐以外,藉著「渝新歐國際鐵路」的通車,相信會成為中歐、中俄貿易其中一個最大的得益地區.「渝新歐國際鐵路」勢將成為中歐、中俄陸路運輸最快的通道(而且經過新疆).相信除了快以外,在運費上也比較便宜.以後重慶到歐州可以走的路線有四條;一條"水運+陸運",二條空運,一條陸運:
  • 從重慶出發坐火車到深圳鹽田港,再轉大海船到歐洲的鐵海聯運大通道,需時27天
  • 乘飛機到比利時列日機場,時間為1天
  • 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需13天
  • 歐美直航貨運航班,計劃每天都有航班。(計劃中)
2010年,重慶工業產值達到了10300億元.市委表示到2015年,重慶工業產值"確保"達到2.5萬億元,力爭達到3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約20-25%.非常強勁!如何做到呢?市長黃奇帆在一個場合簡單解釋了"路徑圖".根據黃奇帆的說法,主要依靠6大支柱產業:
  • 以筆記本電腦為中心的電子信息產業,到2015年將達到1萬億元的銷售值(佔~1/3)
  • 化工、裝備制造業等其他5大支柱產業產值,爭取達到2萬億元(佔~2/3)
怪不得台資IT大廠,包括鴻海(富士康)、宏碁、廣達、仁寶、和碩、緯創、英業達、新普等都紛紛進駐重慶.除了政策傾斜和財務優惠外,「渝新歐國際鐵路」的通車肯定可以為它們省下不少在歐俄建立和維持生產基地上的投資.同時,也可以實現小批量生產、快速回應歐俄市場需求的模式.估計,在採購和生產方面,省得更多.從產業結構而言,工業和製造業肯定是重慶十二五的重點發展產業,2010年的數據顯示,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了23.7%,增幅在全國排第一位.而工業佔GDP比重從2005年的33%提高到了45%.增長動力已經發動了,想停也很難!這說明了重慶以工業作為一個點來拉動經濟發展,也以工業發展作為向中央要西部開發政策的主要手段.因此,在這個區域,只要是做工業(尤其電子、零部件、電氣、機床、模具等)和為裝備制造業服務的,發展肯定不會差.

重慶機電(2722) 於2008年6月份上市,是中國西部最大商用車輛零件及電力設備生產商,生產基地設於重慶.是我二三線組合中的其中一員,從近期它的收購合併(以歐洲企業為主)的安排來看,它正在整合各項資源,謀求更大的發展!
  • 全資附屬卡福與德國克諾爾旗下克諾爾制動系統亞太(控股)將訂立合資協議,于重慶成立合資公司,將主要從事商用車輛的閥類產品、空氣乾燥器和離合器伺服系統產品的裝配、零件製造銷售、應用工程及售後服務方面的業務。合資公司將由卡福及克諾爾分別實益擁有34%及66%權益,而合資公司的註冊資本將為1460.9萬萬歐元.
  • 將以約合20.44億元人民幣(2000萬英鎊)的價格收購英國PTG集團下屬霍洛伊德精密公司(Holroyd Precision Limited)、精密零部件加工公司(Precision Components Limited)、PTG重工有限公司(PTG Heavy Industries Limited)等六家子公司.收購完成後,重慶機電將獲得螺桿機床、各種型線的螺桿加工、磨齒機和大型機床等4類主要產品生產製造的5項國際先進技術,並同時獲得國際先進水平的五軸聯動技術.
近期股價回落的比較多,相信是反映未來汽車行業的增長速度放緩,影響它發動機業務的原因.另外,有說因銅價上升的比較多,對它電纜利潤會有比較大的影響.同意汽車方面的觀點.但是,對於其電力設備(尤其)電線電纜業務而言,却有所保留.以台灣的同業(有在國內設廠)的習慣,是以成本markup,賺取一個固定百份比的利潤(因為這行業毛利太低的原故).因此,銅價上升,不但沒有蠶食利潤,反而帶動營業額上升、利潤上升.如是,加上機床方面的業務增長動力仍然強大,等於其2/3業務仍有增長動力,現股價則過份反映了現實.以目前PE不到15看來,反而是中長線投資者的入貨機會.時間有限,以後有機會再談這企業.

Friday, January 14, 2011

再談體育用品股

在Nike和Adidas要減價進攻二三線城市的壓力下,中國一眾體育用品股的表現在半年內的確非常失色.有很多報導和採訪都不約而同表示一個觀點,就是當收入上升而國外第一線名牌又減價時,廣大的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必定會棄國貨而買Nike和Adidas.銷售"必然"下降,而盈利"必然"受壓,EPS減少,增長動力不足,因此估值也"必然"下降.結果,股價一直上不去!過去半年,的確如是.不過,新的一年又如何?

我想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次的事件.Nike等一線名牌在國內打的是名牌,價錢比國內一線名牌(e.g.李寧/中國動向)還要貴.買這些產品的人,除了買設計/功能性以外,也買虛榮感.在中國,只要你買的起貴的產品,人人都會羨慕你.不過前提必需是人人都知道產品的價格是貴的.Nike等名牌在將渠道下沉到二三線城市時,不打減價戰是不行的,因為二三線的消費力和一線城市畢竟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全面打減價戰,等於告訴消費者,你們買的產品是"平價的名牌",消費者的感受如何?有機會成功,也有機會遭受滑鐵盧.如果只是某些系列的產品打折,那麼中國一眾體育用品股的壓力就遠遠沒有報導的大.

另外,一線城市的代理商和二三線的很不一樣.如果要進攻二三線的話,重新組織代理商是必需的.但是,顯然的,這些二三線城市的代理商大部份都是中國一眾體育用品股的主力.無論在貨款壓力和代理利潤,遠比Nike等品牌好.而且,它們很多和中國一眾體育用品股的關係都是千絲萬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何將腳插進這些城市?同時,如何控制在二三線的"平價"產品不會回流衝擊一線城市?不同地區的代理之間的利潤分配如何處理?大代理為主的營銷結構會改變嗎?相信Nike等一眾國外一線品牌真的要好好的動腦筋才行.

除了將自己一線的渠道下沉到二三線城市以外,聯合一些國內品牌的非核心的代理是另一個方法.如果都不行的話,最可能的就是自己開Outlet(國內叫奥特莱斯).如此一來,所需的準備時間和資源的整合就比較久.這解釋了為甚麼去年宣佈的戰略,實施的時間是在今年.對這些國外品牌而言,這將是一場金錢和腦力的消耗戰,未開戰已經自損五千!

此外,另一塊要整合的是代工的工廠.如何能在大幅降價的過程中仍能保持它們的利潤?除了要整合採購以外,也要整合自己系統內的利潤分配,不容易!加上一些國內一線品牌也在用相同的代工生產(例如安踏很多產品也交給裕元代工),而且量也不少.在代工的面前,以往的強勢也肯定會打折扣.如何平衡?

因此,我覺得這次Nike等渠道下沉的動作對一眾國內體育用品股的衝擊應該不如想像中大.另外,多家公司11年第一季的訂貨會的訂單也沒有明顯減少(部份也有不錯的成長),加上部份公司股價已經調整到合理的水平.是加碼的時候了!目標1)加碼匹克2)買入安踏.

Tuesday, January 04, 2011

2011年開局

2011年的投資思路:-
  1. 增加組合的現金流收入.這部份以收租股和REITs為主,佔兩成半.
  2. 指數基金佔至少兩成(港股+A股+台股)
  3. 金融企業,以中資保險股為主,佔兩成左右.
  4. 二、三線股,主要投資業務在中國的企業,以地區、行業、估值為選股條件.
  • 地區:以中國中西部為主,新疆其次,主要集中基礎建設和工業.其次為得益於中國-東盟貿易的公司
  • 行業:以十二.五國策為指導.集中農業、水利、鐵路、新能源(核電/太陽能)、節能以及消費內需(傾向可以將成本轉嫁的企業)
  • 估值:沒有符合地區和行業選股條件的公司,如估值相宜,也可考慮購入.未來一年是通脹的一年,也可能是滯脹的一年,由於進入加息週期,高負債/低增長的公司就好不要沾手.
至於2010年的投資成果,不過不失.雖然信義玻璃(868)和一眾REITs為組合帶來相當不錯的回報,哈爾濱動力(1133)和南車時代(3898) 也在久等後終於發力.不過,由於投資比亞迪(1211)和昆機(300)的嚴重失誤和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操作,加上組合內的中資金融和指數ETF欠缺升幅, 大大拉低組合的回報.迎向2011年,今年是我的思考投資年,主要目標是減少2010年所犯的大錯.